蚕豆冻害影响产量,需掌握防治技术
冬季低温冻害,是秋播蚕豆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农民朋友们需要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蚕豆冻害主要是由低温引起的,尤其是在霜冻和冰冻天气中,蚕豆的根系、茎杆和叶片都容易受到冻害。此外,土壤湿度、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因素也会对蚕豆冻害的发生和程度产生影响。
蚕豆冻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具体表现为:叶片变黄、脱落,茎杆变脆,根系受损,花荚脱落,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1. 选择抗冻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冻蚕豆品种,是预防冻害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培育出多种抗冻蚕豆品种,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区域选择合适的品种。
2. 优化栽培管理措施 | 目的 |
---|---|
适时播种 | 避免霜冻期播种 |
合理施肥 | 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植株抗性 |
适时灌溉 | 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冻害风险 |
合理密植 | 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植株抗性 |
在低温冻害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冻害影响。具体包括:
及时去除受冻害的叶片、主茎和分枝,以调节营养,促进分枝生长,提高分枝结荚数。
及时中耕培土,破除土壤表层冰块,提高土壤温度,恢复蚕豆生长。
低凹冷侵田块,绵阴雨、冰冻、积雪融化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后期田间积水引起根系腐败。
气温升高后还有可能持续干旱,在灌溉前应先放水穿沟,后缓慢灌水,防止发生根腐病。
4. 病虫害防治
对发生赤斑病的田块,及时喷施50%多菌灵1200倍液或代森锰锌等进行防治。
对发生蚜虫为害的田块,要及时用抗蚜威等喷雾防治。
5. 补充营养蚕豆在冻害后植株苗势较弱,灾后及时补充氮、磷、钾元素,增强植株对冻伤的修复。一般每亩增施尿素3-5kg、氯化钾3-4kg。长势较差的田块可适当增加用量。有条件的农民可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加0.1%硼酸,提高植株抗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蚕豆冻害,保障产量,守护丰收。
先理解了蚕豆冻害影响产量,需掌握防治技术。,再来看蚕豆冻害防治:技术案例解析。
2013年1月,重庆市冬季气温明显偏低,持续强寒潮导致蚕豆、豌豆易受冻害,影响后期产量。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农民采取了以下措施: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结冰;及时松土和根际培土,破除土壤表层冰块,提高土壤温度;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止次生病害。
气温上升后,植株恢复生长,应及时去除受冻害的叶片、主茎和分枝,以调节营养,促进分枝生长,提高分枝结荚数。同时,要加强蚕豆病虫害防治,防止次生病害。对于受灾严重的田块,可适当增施尿素、氯化钾等肥料,增强植株对冻伤的修复能力。
本文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为基础,旨在为蚕豆冻害防治提供参考。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