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蚕豆褐斑病是蚕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病菌生长适温20~26℃,最高35℃,最低8℃,该菌只侵染蚕豆。感染后叶片染病初呈赤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周缘赤褐色特明显,病斑中...

蚕豆褐斑病是蚕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蚕豆发病害根系腐烂,地上部矮小,叶色淡,花蕾易掉,对产量影响很大。不仅影响了蚕豆的生长,增加了农户们的工作量。

蚕豆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赤斑病、褐斑病、锈病、枯萎病等。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蚕豆的产量和品质。对于赤斑病等具体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保护蚕豆的健康生长。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蚕豆种植技术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蚕豆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蚕豆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比较多,容易感染赤斑病。当豆荚感染病害后,出了豆荚表面有褐色的病斑外,还能够渗透到豆荚内,危害种子,导...

蚕豆褐斑病分布与为害

蚕豆褐斑病在我国各蚕豆产区普遍发生,由蚕豆壳二孢菌引起,症状叶片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后中央变为灰白色,上有排列成轮心状的小黑点,病斑周围组织坏死变黑,茎、荚及种子也受害,茎部病斑大。

防治方法
方法 具体操作
农业防治 重病田与非豆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同时要进行种子消毒,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后,放入50℃温水中浸5分钟,而后冷却、晾干后播种。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悬浮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蚕豆褐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年度间春季温暖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栽培上播种过早、植株生长不健、植株嫩弱或密度过大的更易感病。 耕作措施:播种未经消毒的种子、偏施氮肥而不重视磷钾肥、播种密度过大及在土壤湿度大的地块种植易导致病害的加重发生。 地势: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地势地洼的地块,光照通透性差,易导致病害发生。 气象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利于病原菌侵染,可以形成严重的侵染。

蚕豆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蚕豆病害,了解其症状、防治方法以及农业管理措施对于保障蚕豆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蚕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病害概述
蚕豆褐斑病是蚕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1.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与非豆科蔬菜轮作2-3年,减少病菌积累。种子消毒,预浸4-5小时后,用50℃温水浸5分钟,冷却晾干后播种。深耕消灭病菌,注意田间带病植株,及时清除。

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一次,连喷2-3次。

四、案例分析 五、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蚕豆褐斑病的防治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通过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望实现病害的彻底根除,为蚕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