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我国肉牛育种工作基础薄弱,品种改良任务艰巨

肉牛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只是,我国肉牛育种工作基础薄弱,品种改良任务艰巨。本文将深入剖析我国肉牛育种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肉牛育种工作基础薄弱,品种改良任务艰巨
肉牛育种:基础薄弱,品种改良任重道远

记者搜集资料显示,我国肉牛育种工作起步较早,但基础薄弱。延黄牛、夏南牛、辽育白牛、云岭牛等品种虽已培育成功,但推广效果并不显著。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改良肉牛比例不及50%,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引种退化现象。

品种 产地 推广现状
延黄牛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推广效果不显著
夏南牛 河南省 推广效果较好,堪称国内自主育种肉牛宣传推广的“先行者”
辽育白牛 辽宁省 近几年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大有赶超夏南牛之势
云岭牛 云南省 2014年才通过国家审定,处于推广开发初期

尽管我国肉牛业在育种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培育新品种的市场优势尚未充分体现,难以满足国内对于优质肉牛生产及消费的需要。

育种计划:政府主导,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

为改善我国肉牛育种现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业部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和民族品牌。到2025年,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要达到70%,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全国畜牧总站公布了2016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的种公牛站及种公牛名单,其中种公牛36个品种,共1748头。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等品种数量较多,而国内常见品种如夏南牛、秦川牛等品种数量不足。

育种方向:市场导向,注重肉质与生产性能

曹兵海表示,目前我国引进肉牛品种多达27个,但实际推广的仅有三五种。引进品种对国内肉牛存栏量和产量的贡献远大于自主育种。因此,今后育种要从市场层面逆向思考,通过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有机联合,来决定未来的育种方向。

对于育种而言,母牛很重要,很多地方都缺少母牛产业基础,育种资源受到限制。同时,育种方向应侧重于肉质、生产性能等方面,以满足市场需求。

挑战与机遇:共筑肉牛产业美好未来

我国肉牛育种工作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充满机遇。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努力,我国肉牛育种事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在吉林延边,延黄牛的培育历史悠久,早在2008年,延黄牛肉便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只是,长期以来,这一品种的推广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河南的夏南牛则在中原地区推广养殖,较早关注产业发展,并成功举办了多次产业发展大会,被视为国内自主育种肉牛宣传推广的“先行者”。辽育白牛经过34年的选育开发,近年来宣传推广力度加大,有望赶超夏南牛。而云岭牛则是在2014年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目前正处于推广开发的初期阶段。

我国肉牛育种工作基础薄弱,品种改良任务艰巨

今年5月,辽育白牛品牌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一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广辽育白牛这一优良品种,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我国肉牛育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品种改良不足、育种基础薄弱、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小、育种核心群小、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效率不高、联合育种机制不完善、地方品种优良特性挖掘利用不足等。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的《2016年牛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肉牛屠宰胴体重长期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暴露出肉牛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而首要原因就是肉牛良种化程度偏低。

我国肉牛育种主要靠政府主导,国家给出的育种补贴不足以完成育种工作,但如果不补贴,一些品种又会面临资金缺口,自给自足都达不到,导致育种工作举步维艰。

我国肉牛育种工作已进行了50多年。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为我国肉牛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组织了5批次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遴选工作,目前,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已达到44家,存栏育种核心群14,000余头,涵盖13个地方品种、3个培育品种、3个引进品种、3个乳肉兼用品种、2个水牛品种。

部分地区肉牛育种缺乏切实有效的规划与指导,主要品种的育种思路不清晰,在杂交改良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更换父本品种,盲目杂交不仅没有起到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品种退化。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宁夏大学教授史远刚指出,育种体系不健全、良种化程度和覆盖率低、基础母牛流失严重是制约我国牛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

长期以来,国内育种方向主要有两个:生长速度和体型大小,这两者都侧重于生产方需求,只从养殖角度考虑谁来买,但对消费需求,也就是谁来吃的问题仍不够重视,因而对于肉质等因素,育种时很少考虑在内,比如火锅用的肥牛,有肥肉味道香,很受消费市场欢迎,但育种做得还不够,育种企业需要反思。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肉牛育种工作的投入始终没有中断,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宏观来看,国内的这四大品种区域性发展态势明显,距离真正走出产区、实现大范围推广还有距离。

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汪聪勇先生向参会人员分享了我国肉牛育种现状、当前育种面临的问题以及肉牛育种发展目标及思路这三部分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