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孵化管理:关注孵化过程
步骤 | 操作细节 |
---|---|
准备孵化池 | 在孵化池内加入过滤后的水至水深5厘米~7厘米,剔除受精袋中不成熟的卵块和杂质。 |
放入受精卵 | 然后把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内,密度为50万粒/平方米。 |
剔除死卵 | 每天早晨用吸管剔除未受精的死卵。 |
药浴 | 两天后,用浓度为0.1×10—6的孔雀石绿药浴鱼卵半小时。 |
换水 | 每天换过滤后的水1/2~1/3,水温差不超过1℃。 |
控制水温 | 孵化到可进行运输和投放的原肠中期,平均水温6℃,需100小时以上,孵化成鱼苗需30天左右。 |
注意食性转化 | 银鱼食性有一个转化期,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逐步向肉食性转化,及时引入小型鱼虾,并保持一定的密度。 |
银鱼的孵化管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从受精卵的采集到成鱼苗的健康生长,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心呵护。
化时间比较长,孵化到可进行运输和投放的原肠中期,平均水温6℃需100小时以上,孵化成鱼苗需30天左右。如水温低些,孵化时间则更长,因此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水温的变化,满足受精卵发育对溶氧的要求,防止受精卵水霉病发生和蔓延。
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食性转化。银鱼的食性有一个转化期,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逐步向肉食性转化。如果银鱼的肠道中有鱼虾,体长接近80毫米,则意味着饮食正在转化,应及时引入小型鱼虾,并保持一定的密度,能大大促进银鱼的生长速度。
本文以招远市勾山水库管理所2006年进行的大银鱼卵孵化与投放技术研究项目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大银鱼卵的采集、孵化、投放与生长监测情况。经过五年的跟踪研究,掌握了大银鱼卵的孵化与投放技术,满足了推广大银鱼技术。
坚持测氧,鱼苗孵出前后,午夜要加测1次,测氧水样应取自表层、底层和两鱼巢之间的水样,掌握其昼夜耗氧规律,做好预测,以防缺氧。苗池孵化,每天鱼巢要调换地方,以防局部缺氧,孵化池孵化要根据测氧情况,适时排掉老水,注入新水,孵出前后,早、晚要各换一次。
在银鱼孵化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保证银鱼的产量。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出现浮动的头部。在养殖银鱼的时候,一定要先建一个非常适宜的环境...
了解了这么多大银鱼的生理特性,再进行银鱼养殖和管理时就会容易很多,我们接着再去看一看大银鱼的养殖环境。大银鱼喜欢栖息于底质为硬底、泥沙或沙砾的水域,这样的环境十分有利产卵期卵的孵化。当大银鱼第二次产卵期结束后不久就会死去,这也是一年生大银鱼必须面对的生长规律。
光照管理:银鱼受精卵需要适当的光照才能正常孵化。
准备孵化容器:选择一个干净的容器,如孵化器或孵化桶,确保其无毒无害,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控制孵化条件:温度、水质和光照等因素都需严格把控。
通过以上的详细讲解,相信您已经对银鱼的孵化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银鱼的养殖,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还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希望本文能为您在银鱼养殖的道路上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针对银鱼孵化管理:关注孵化过程,确保银鱼苗种健康生长。的观点结束,现在看银鱼孵化:技术革新,苗种健康保障。
银鱼孵化过程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项目组严格控制水质,确保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各项指标适宜。例如,每天更换1/2至1/3的过滤水,以维持水质稳定。此外,通过测氧工作,项目组掌握了昼夜耗氧规律,有效预防了缺氧现象。
科学剔除未受精卵,提高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项目组采用吸管等工具,每天早晨剔除未受精的死卵。这一措施有助于提高孵化率,确保孵化出的苗种健康。此外,剔除未受精卵还能避免死卵对水质的影响。
在孵化完成后,项目组对银鱼苗种进行严格监测,确保其健康生长。例如,监测鱼苗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