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鲫鱼鱼种驯化技术:通过人工方法改变鲫鱼生长习性和繁殖特性

鲫鱼,这位水中的“舞蹈家”,在养殖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要让它们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展现出最佳状态,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技术——鲫鱼鱼种驯化技术。这项技术通过人工方法改变鲫鱼的生长习性和繁殖特性,使得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鲫鱼鱼种驯化技术:通过人工方法改变鲫鱼生长习性和繁殖特性
鲫鱼驯化:从习性到繁殖的革新

鲫鱼的生活习性一直较为保守,但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野生鲫鱼生产速度慢、成鱼规格小、苗种少等难题,提供一种人工杂交并驯养鲫鱼的方法。

在人工养殖的水体中,彭泽鲫的生长很大程度上受到鱼种放养的密度、搭配放养品种、饵料丰欠等因素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年繁殖的彭泽鲫鱼苗,经6个月左右的生长,平均体长可达19厘米以上、体重可达200克左右。食物的种类因为其个体大小、季节、环境条件、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群的不同而相应有所改变。

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容易上浮吃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鱼效益。

鱼种驯化同样是鲫鱼养殖的重要环节。比如,可以通过抽水,降低池塘水位的方法,人为地增加鲫鱼密度。

获得比双亲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的杂交鱼种,使杂交鲫鱼具有鲤鱼的大规格体态、鲫鱼的生活习性和肉质,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使得鲫鱼养殖更加高效。

鲫鱼新品种:白金丰产鲫

鲫鱼新品种,白金丰产鲫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白金丰产鲫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广东省首个鲫鱼新品种。

驯化技巧:缩短驯化时间,提高摄食面积

培育鱼种阶段驯化相对容易。驯化后的鱼种在成鱼养殖时上浮抢食时间短,便于管理。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以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驯化时间长。

在密度已确定不变时,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则既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有利鱼苗生长。驯化期的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池塘选择与放养密度
池塘选择 放养密度
面积:5-10亩 鲫鱼:1500-1800尾/亩
水深:1.5-2.5 m 花鲢:800-1000尾/亩
水源与水质:良好 鲫鱼与花鲢比例:8∶2

在池塘选择过程中,通常来讲,养殖鲫鱼的池塘面积以5-10亩最佳,池水深度需要控制在1.5-2.5 m之间,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水源与水质。池形要保持整齐,注水与排水要方便,且堤坝较宽、较高,池底要平整,不能渗水,也不能在雨季被洪水淹没,同时还要方便后期捕捞。

而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一般达不到自然繁殖的环境要求,需要通过人工挤卵或人工药物催产等方法而获得苗种。鱼类人工繁育是渔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鲫鱼,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我国的养殖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科学驯化,这些鱼儿不仅能够上浮进食,减少饲料消耗,还能显著提升养殖效益。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鲫鱼驯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技术创新:解决传统养殖难题
鲫鱼鱼种驯化技术:通过人工方法改变鲫鱼生长习性和繁殖特性
养殖实践:彭泽鲫的养殖案例

鲫鱼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也为我国渔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鲫鱼养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