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猪苓种植需掌握适宜时间和科学方法

猪苓,这种喜冷凉、阴郁、湿润的真菌,对于种植者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产量,更影响着质量。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猪苓种植的黄金时间点和关键技术。

猪苓种植需掌握适宜时间和科学方法
猪苓的生长环境与习性

猪苓具有喜冷凉、阴郁、湿润的特性,适宜生长的地温在5-25℃之间。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最佳,而华北产区则需平均地温达到9.5℃以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50%,PH值在5-7之间,腐殖质土、砂壤土最为适宜。

猪苓属于低温菌类寄生真菌,种植时间一般在12月份冰冻之前或春季3月解冻之后直至5月。但冬季栽培比春季栽培更为理想,因为冬栽可以让蜜环菌与猪苓有更充足的接触时间,蜜环菌可以充分吸收寄主树木的营养,从而确保猪苓菌核的正常生长发育,达到丰产的目的。

猪苓种植技术
步骤 具体操作
1. 选地 选择湿润、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坡向以西南为宜。
2. 精选菌柴 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皮厚质良,负载蜜环菌生长的营养丰富,持久性强。
3. 菌材哺育 在栽培猪苓前,先哺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确保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
4. 菌核栽埋 将砍过鱼鳞口的新柴段和蜜环菌段在窖内相间隔放置,用腐植质土壤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种放在蜜环菌棒与新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
5. 科学管理 刚下种后的窖坑不宜脚踏畜踩,菌棒不宜扒土翻动。夏秋季节要进行一次检查,如干旱则洒水保湿,若渍水则及时开沟排除。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期。猪苓的栽培时间最好是春天的3~4月或秋天的7~8月,这时猪苓度过了休眠期进入生长阶段。

猪苓作为一种药材,其有效成分是猪苓的菌核。在采收方面,与一般菇菌存在一定的差异。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

希望这些猪苓种植技术对没有种植过的种植户有所帮助,希望可以提高他们种植猪苓的产量和质量。想要人工种植好猪苓,最重要的就是选地这个问题。

猪苓种植需掌握适宜时间和科学方法

在种植猪苓时,树枝的选择至关重要。可选择与菌棒长度相等的桦树、树的新鲜枝条,在枝条两面和间隔23-5厘米的地方切一个鱼鳞口,将新枝条和菌棒相互隔一个依次放置。此外,猪苓的种植深度也很关键,高寒浅坑,窖深应在30-40厘米;低山深坑,窖深应为50厘米;阴蔽的地方要浅,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猪苓的种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地要选择湿润、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的微酸性砂质壤土。精选菌柴,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较好,皮厚质良,负载蜜环菌生长的营养丰富,持久性强。接下来,进行菌材培育,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培猪苓前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最后,进行菌核栽埋,将砍过鱼鳞口的新柴段和蜜环菌段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种放在蜜环菌棒与新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

猪苓采收加工要点

猪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市场需求稳定,种植收益可观。只是,由于猪苓生长周期较长,人工栽培的时间较短,很多省时省事高产的栽种模式都处于试验阶段。因此,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是猪苓种植户面临的重要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