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有三种鹿,分别是梅花鹿、马鹿和驼鹿
等地,马鹿种群资源丰富,有天山马鹿、东北马鹿、塔里木马鹿、阿勒泰马鹿、甘肃马鹿和青海马鹿等多个品系。在我国现在驯养马鹿6万余头,品系最为有名的以天山清原品系和塔里木品系为主。马鹿肩高130cm,体躯结实,耐高寒,适合粗牧,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但产茸量和繁殖率相对较低,虽说野性中略带温驯,但难以靠近。体型比梅花鹿大,体毛红褐色为主,幼鹿身上有斑点。马鹿不分公母都长角,角通常分6杈,最高能分8杈。鹿茸粗大、茁壮、产量高,价值仅次于梅花鹿。
品种 | 形态特征 | 习性 |
---|---|---|
梅花鹿 | 中型鹿,体重80-130千克,夏毛为棕褐色、黄褐色或棕红色,周身布满白斑。 | 喜欢集群,每群由2头数十头不等。繁殖季节,鹿群的组合是由1头结壮成年雄鹿,1-10多头成年雌鹿、一些亚成体和幼鹿组成。 |
马鹿 | 大型鹿,体重150~250千克,是赤鹿的一种,因其像马而称为马鹿。 | 马鹿在我国的共有8个亚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马鹿主要在晨昏活动,多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活动。 |
梅花鹿是茸用鹿。其体型中等大小,体重约100-150公斤,体高140厘米左右。四肢细长,主蹄狭尖,悬蹄细小。耳大直立,颈细长。躯干健壮紧凑,尾短。梅花鹿的毛色鲜艳美丽,并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我国养鹿历史久远,建国以来养鹿业有了飞速发展,鹿由原来的围囿饲养发展到半散放和如牛羊一样的放牧饲养,使之迈出了家畜化的重要一步。全国饲养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茸用鹿近40万头,年产鹿茸近100吨,以鹿茸为原料的各种药品和保健补品不下七八百种,鹿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
鹿文化的重要方面是其观赏性。鹿性情温顺、形象秀丽,尤其是梅花鹿,棕红毛配以白色斑点更受人们的喜爱。在古代,只有王室权贵才能观赏鹿,自然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些佛堂寺院为了增加和平静穆的气氛也在养鹿。今天,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在动物国内饲养各种鹿供游人观赏、...
我们刚刚完成了我国东北有三种鹿,分别是梅花鹿、马鹿和驼鹿,它们形态各异,习性独特。的讲解,现在切换到东北鹿类资源丰富,助力生态旅游发展。。
东北马鹿:大自然的瑰宝梅花鹿作为我国鹿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美丽和温顺的性格,成为生态旅游的明珠。梅花鹿体型中等,体重80-130千克,夏毛为棕褐色、黄褐色或棕红色,周身布满白斑,宛如盛开的花朵,因此得名“梅花鹿”。
我国的梅花鹿共有6个亚种,现存的原产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东北梅花鹿亚种和四川梅花鹿亚种,其中东北梅花鹿亚种野生数量已不多,主要以家养为主。全国约拥有40万~50万只家养梅花鹿,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
鹿文化:传承与发展 生态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东北鹿类资源的丰富,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旅游不仅能够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例如,某生态旅游区通过举办“鹿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在活动中,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梅花鹿、马鹿等珍稀鹿种,还可以了解到鹿的文化、历史和生态保护知识。这种生态旅游模式,不仅让游客收获了快乐,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