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村大杏丰收,果农面临销售难题
山西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该生产车间,见证了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杏树枝条如何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食用菌棒,为赵庄村的集体经济...
白水大杏的销售问题成为压在果农们心头一块沉甸甸的石头。1995年,赵庄村党支部书记阎智才带领村民刘二安、刘文运、杨三试栽了20亩白水大杏,通过综合技术的配套实施和精心管理,一举成功,所产大杏被人们抢购一空,获利大大高于种植玉米。
白水大杏试栽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种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此赵庄村家家种杏。村支书阎智才积极引导村民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优质白水大杏为主,桃、李子、葡萄、苹果为辅的鲜果经济林,使全村果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水果品种 | 种植面积 | 预计产量 |
---|---|---|
白水大杏 | 1700 | 75万 |
大久宝桃 | 600 | 未提供 |
黑宝石李子 | 600 | 未提供 |
飓风葡萄 | 600 | 未提供 |
红富士苹果 | 600 | 未提供 |
目前,赵庄村以白水杏为主的鲜果经济林面积近3000亩,其中白水大杏面积超过1700亩,大久宝桃、黑宝石李子、飓风葡萄和红富士苹果共600亩。全村年产鲜果最低可达75万公斤,收入近300万元,目前各种水果已远销河北、北京、大同、忻州等周边省市。
为了延长大杏产业的产业链,该村还建成了可日加工杏干1500公斤的烘烤房2座。赵庄白水大杏已成为繁峙县“一村一品”的标志产品,产业收入已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赵庄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杏专业村”。2014年,繁峙县繁城镇赵家庄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繁峙县繁城镇赵庄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地处滹沱河北岸,距繁峙县城5公里。全村共有330户,1100多人。由于村东、西、北三面环山,背风向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土质优良,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天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杏、桃、梨、苹果等鲜果生产之乡。
望着那些散落在树下的大杏,果农张眉尧更多的是无奈。张眉尧告诉笔者,他对这些果树,比对儿子都亲,一到开春就在园子里忙活,忙着剪枝、施肥、除草......始终闲不住,要是赶上大热天,后背都能被晒掉皮。眼下,他最担心的就是大杏卖不出去,赚不到钱,今年白忙活了。
在充足的市场供应下,农民的负担自然是非常大的。当然在农村人的眼中,市场中本身就有着很多的水果,因此大家的选择机会比较多。 水果市场“涨声一片”,但杏果丰收却卖不出,农民内心苦闷无处说,杏是一种很难保鲜的水果,在短时间内就会烂掉。而今后的上市水果更多,果农们今后想要再贩卖出去,难度只会更大。
在大杏烘烤房旁边,笔者见到了该村支书阎智才,当问到大杏销售怎样时,阎书记顿时眉头紧皱,他说:“我们杏业协会在稳定原有销售网络的同时,按质定价,把外表光滑、个体达三两以上的大杏规定为一类产品,每公斤卖到8元左右,个体稍小一点的二类杏每公斤6元左右,对于大量批发的客商,价格还可以再优惠。”
还是作为福利送给辛勤劳作的员工们,都可以拨打电话13835008680与赵庄村杏业协会取得联系,通过您的实际行动,帮助果农...
最近,在罗源起步镇兰田村,150多亩果冻橙迎来首个丰收季,但是由于近期雨季和一些原因影响,导致如今数十万斤的果冻橙还没找到销路,这让果农很着急。
在繁峙县繁城镇赵庄村,今年大杏喜获丰收,但销售却成了问题。果农刘二红...
产量上去了,销量却不行,赵庄村果农为大杏销售犯了愁。今年夏天,赵庄大杏喜获丰收,总产量可达500万斤。再配套杏干脱水深加工生产设备,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困扰果农多年的销售难题,真正把大杏产业做成收入稳定的产业。
又到了繁峙赵庄白水大杏成熟的季节。但记者听说今年赵庄村的白水大杏虽然喜获丰收,果农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7月6日,记者走进赵庄村,进行采访。采访后得知,今年赵庄白水大杏创下了近100万斤的历史最高产量。只是,由于白水大杏成熟期短,销售渠道单一,加之经济下行,市场购买力大幅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白水大杏的销售问题成为压在果农们心头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要知道在去年的时候,很多的水果都迎来了滞销,大家的亏损很大,主因还是种植的产量很多,结果农民想要将其贩卖的难度比较大。如今的果实虽然看起来很诱人,但果农们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