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减产幅度低于上榨季,揭示糖业生产稳定态势
但另一方面,广西甘蔗收购价连续第三年下调,从2011/2012榨季的500元/吨下调至2014/2015榨季的400元/吨,且下调幅度持续扩大。2014/2015榨季国内食糖价格远强于外盘,食糖生产企业成功减亏,部分企业甚至小幅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柳州地区甘蔗种植面积降幅相比上榨季明显减少,仅为10%左右。粗略统计,有6.5万亩土地改种回甘蔗。这主要依赖于当地政府及糖厂纷纷出手加大补贴力度支持蔗农转种甘蔗,加之糖厂大力宣传并承诺提高甘蔗收购价,减缓了甘蔗种植面积大幅下滑的危机。
糖价上涨,蔗农收益仍待提高虽然国内糖价摆脱了下行趋势,但蔗农尚未尝到糖价上涨的甜头。2015/2016榨季,国产糖迎来第二个减产年份,但减产幅度众说纷纭。
制约甘蔗种植面积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每亩土地的收入,二是劳动力成本。甘蔗收购价格连续三个榨季下调导致农民种蔗收益连年下滑。按2014/2015榨季40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计算,农民全年种蔗收入平均仅为313元/亩,严重挫伤蔗农种植积极性。
制约因素 | 具体表现 |
---|---|
每亩土地的收入 | 甘蔗收购价格连续下调导致农民种蔗收益下滑 |
劳动力成本 | 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砍蔗成本已上涨至120—150元/吨 |
对于糖厂2015/2016榨季甘蔗收购价上调40—50元/吨,加上运费及原料补贴费用,蔗料投入约合500元/吨,抵消了糖蜜等伴生品收入之后,糖厂完税成本预计为5300元/吨。
甘蔗减产对糖业的影响广西甘蔗减产,导致国内糖供需关系发生逆转。广西发生了大面积的冰冻、霜冻灾害,灾情严重。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发生冻害时广西基本已经有60%的甘蔗砍收完毕,剩余40%都有不同程度受灾情况。
未来展望尽管本年度广西甘蔗减产已成定局,同时也影响到了下一榨季的产量。预计减产幅度为10%。但总体广西甘蔗减产幅度低于上榨季,揭示出糖业生产的稳定态势。
广西糖业稳产增收,民生保障显成效在广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糖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更为民生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近年来,广西糖业在稳产增收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糖料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只是,近年来,受国际糖价波动、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广西糖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稳定糖业发展,广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等。
糖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蔗农增收,还促进了当地就业。在糖料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糖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统计,广西糖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
糖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糖业发展,广西农村地区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以崇左市为例,该市通过发展糖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同时,糖业发展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面对未来,广西糖业将继续保持稳产增收的良好态势。一方面,广西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糖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广西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糖业产品附加值,为民生保障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