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南通通州地区种植枇杷树,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品种 重量 销售价格
大五星 50-100克 每斤15元

在南通市通州区,有一片被气候恩赐的枇杷园。这里的枇杷树,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山地丘陵间茁壮成长,结出了甘甜如蜜的果实。

南通通州地区种植枇杷树,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6月12日,记者来到了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苴西村的枇杷园。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枇杷的清香。工人们正忙碌着采摘、分拣、装箱、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批货都是预订的,马上要送到南通去。”管理员曹海青笑着说,“我们的枇杷个头大,肉软汁多,甜酸适度,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呢。”

据悉,这里的枇杷销售价为每斤15元,一颗枇杷一般重50克,最大的一颗达到100克。一株株挂满鲜果的枇杷树,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近年来,东社镇农民独辟蹊径,规模种植新品种枇杷“大五星”,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位于苴西村17组的这个枇杷园,从2010年开始,先后共投入了100多万元,从成都购买了7000多棵树苗。

“我们不仅从网上学种植技术,还邀请一些种植能手上门‘会诊’,做好防蛀、防虫、防鸟措施。”曹海青介绍说,“现在枇杷树长势不错,前年就开始挂果了。”

今年进入盛果期,从6月初开始,每天投入10多名工人采摘。预计亩产量可以达到1500斤,工人们每天早上六点半一直干到下午五点,每天采摘约1200斤枇杷。

附近村民季汉江一下子就买了20斤枇杷,“这里的枇杷大如鸡蛋,非常新鲜,口味不错,我经常来买些送朋友。”

南通飞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邵琳和丈夫王飞于2016年创建的。我们承包了50亩土地主要种植枇杷,除了白玉还有白沙和冠玉等品种。

“枇杷,一个能卖3块钱,算得上是农民增收的‘黄金果’了。”苴西村党总支书记季生笑呵呵地说,“要想让村民靠土里刨食致富就得有一招鲜,下一步,苴西村还将通过‘双带’基地、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积极带领群众进行土地结构调整,生产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使之真正成为村民的‘聚宝盆’和‘绿色银行’。”

枇杷种植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南通枇杷上好的品质,也离不开农人们的悉心呵护。在种植期间,不喷洒农药,施用农家有机肥。等枇杷树开始结出小果子,及时给它们套袋,否则被雨淋了、被虫咬了、被鸟啄了,都会严重影响枇杷的品质。直到快成熟,才将纸袋取下来,让枇杷接受阳光的洗礼。

2002年我漂洋过海来到美丽的蒲江,这里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在历经磨炼的十年里,由于颜值不高,我常常被嘲笑到怀疑人生。还好我的主人从来没有嫌弃过我,还加倍悉心的照料我,通过不懈坚持和努力,我不负众望,凭借独特出众的口感,风靡整个水果界,吸粉无数。并且收获国家颁发的金牌一枚!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当然在咱蒲江丑柑界也有自己的规则,全程按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蒲江丑柑”的生产技术规范》种植,同时遵循有机种植原则,施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控设施、人工除草等,不打蜡、不催熟,枝头自然保鲜...

缘起:枇杷的遗忘角落

在南通郊外,有一片广袤的绿色田野,那里生长着成片的枇杷树。只是,这里的枇杷却一度被视为“没见过世面”的水果,鲜少有人采摘,鲜有知道其价值。熟透的枇杷,挂满枝头,却因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大部分都自然掉落,成了遗憾。

南通通州地区种植枇杷树,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探索:特色种植,打造品牌 展望:枇杷产业,未来发展

枇杷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村民的收入。在未来,南通枇杷产业将继续致力于特色种植,打造高端品牌,让枇杷成为南通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