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栽黑木耳技术:利用人工环境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黑木耳,一种美味又营养的菌类,近年来在人工种植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栽黑木耳技术,让您了解如何利用人工环境培养黑木耳。
地栽黑木耳是一种将黑木耳菌袋摆放在室外田块进行出耳管理的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段木栽培相比,地栽黑木耳具有以下优势:
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环境适应性强,栽培周期短
减少木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1. 灭菌方法地栽黑木耳的灭菌方法多采用常压灭菌。灭菌时间应从锅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算,持续8小时以上。若灭菌期间温度降至100℃以下,灭菌时间至少延长2小时以上,以确保彻底灭菌。
2. 培养料配制配方 | 成分 |
---|---|
配方一 | 锯木屑74%;稻糠20%;玉米3%;大豆粉1.5%;石膏1%;生石灰0.5% |
配方二 | 玉米芯粉79%;稻糠20%;石膏1% |
配方三 | 豆秸秆粉88%;稻糠10%;石膏1%;蔗糖1% |
耳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最好选择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这里每天光照时间长,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
4.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比菌丝低,在15-32℃时都能形成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低于15℃子实体不易形成,已形成的则生长受抑制。超过3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开始自溶。
5. 采收与加工春耳最佳划口时间为4月中旬至4月下旬,7月初之前采耳要结束;秋耳划口时间7月上旬至7月下旬,10月初采耳要结束。采收时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须清除干净,以免感染杂菌产生流耳。
高温高湿及水分管理不当是导致霉菌污染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通风、合理喷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等。
在黑木耳代料栽培中,主要有瘿蚊、蚤蝇、果蝇、夜蛾、螨、跳虫、线虫等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以及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腐性进行诱杀。
某地一菇农采用地栽黑木耳技术,种植面积50亩,产量达到15000公斤,产值达到300万元。通过技术改进和规模化种植,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地栽黑木耳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栽培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掌握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将为菇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 配方选择:地栽黑木耳的配方多样,常用的配方有锯木屑74%、稻糠20%、玉米3%、大豆粉1.5%、石膏1%、生石灰0.5%等。
3. 接种: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接种前用甲醛对接种箱进行消毒,所用的菌种瓶表面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接种工具也要消毒。
4. 培养室管理:培养室应具备保温、增温、避光、通风的条件。养菌初期室内温度可以升到28-30℃,但吃料1cm后,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左右。养菌期间如果发现杂菌,挑出来重新装袋灭菌,也基本上不影响单产。
2. 合理喷水:喷水时以保持出耳场地的空气湿度为主,菌袋上少喷,严防耳片积水太多,引起流耳。
3. 清洁卫生:保持种植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地栽黑木耳的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国内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品种较多,干耳单产每袋都能达到50克。地栽黑木耳的种植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前景广阔。
因为人们对黑木耳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地栽黑木耳的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未来,地栽黑木耳的种植技术将更加成熟,品种也将更加丰富,为我国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