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花期化控技术,旨在调节花生花期
作者:渔耕贤士•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2
花生,作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市场的供给情况。为了实现花生的超高产,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技术,其中,花生花期化控技术成为了关键。
花生从播种到收获,经历了发芽、幼苗期、花期、结果期和收获期。其中,花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水、肥最为敏感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如果管理不当,将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科学的增施钙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变得尤为重要。
常用调节剂及其作用调节剂名称 | 作用 | 使用浓度 | 增产效果 |
---|---|---|---|
2,4-D | 促进生长 | 50~70×10-6 | 增产5%~9.3% |
三氯苯甲酸 | 调节生长 | 30×10-6 | 增产10% |
矮壮素 | 抑制徒长 | 3000~5000×10-6 | 增产5.8%~18.8% |
产灵 | 促进果实膨大 | 10-30×10-6 | 增产10%~15% |
比久 | 延缓生长 | 1000~1500×10-6 | 增产10%左右 |
某花生种植大户,在采用花生花期化控技术后,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数据如下:
采用调节剂后,平均产量提高了15%。
果实饱满度提高了20%。
病害发生率降低了30%。
通过分析花生花期化控技术,旨在调节花生花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顺势引入更具深度的话题——花生花期精准调控,增产提质新方案。
在花生花期,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例如,在沂蒙山区,由于地力薄、长势差,花期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每亩花生田追施氮肥50-8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同时,适当追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调节剂在花生花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2,4-D主要用于浸种和喷雾,在团棵期至盛花期使用,效果显著。三氯苯甲酸作为一种新型调节剂,喷后能显著增加株高、叶片增大增厚,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增加结果数和饱果率。
花生中后期主要预防花生叶斑病、褐斑病等。矮壮素在肥力高、生长过旺的花生地块,于盛花期使用,可增5.8%~18.8%。产灵具有促进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运转、加速细胞分化、防止脱落、保花保果等作用,在花生开花期间使用,可降低秕果率,提高产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