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生长后期常见病害

导读:花生生长至中、后期,最为常见的病害包括青枯病、叶斑病以及绣病,一旦发病,减产幅度可高达20%~30%。种植过程中的青枯病,对花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生长后期常见病害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其寄主范围广泛,包括花生、烟草、茄子、辣椒等多种植物。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种植密度过高、偏施氮肥等因素,均可能加剧花生青枯病的发生;相反,有机质含量高、种植密度适宜、配方施肥,特别是接种了花生根瘤菌的花生田块,花生长势强,发病则较轻。耕作制度对花生青枯病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的田块,基本可根除此病害。

3.改良土壤,注意排水,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播种花生时,667平方米施草木灰50kg~150kg,12%钙镁磷20kg~30kg,可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青枯病概况 花生青枯病在我国发生范围广泛,且极为严重;南北方的花生主产区常年发生此病。花生一旦感染青枯病,可能导致全株大面积死亡,发病率一般在10%-20%左右;严重时,甚至造成花生绝产。

根茎部位纵切面初期为浅褐色,后期变为黑褐色;株体维管束变深褐色。

只是,在花生种植过程中,青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商品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花生青枯病一,简介 花生青枯病,又称花生瘟,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急性凋萎和维管束变色。纵切根茎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后期病株髓部呈湿腐状。龙生型品种和部分珍珠豆品种发病较轻,而普通丛生型品种发病则较重。

花生青枯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是花生种植者关注的焦点。由于花生重茬种植,青枯病逐年加重。经过调查探究,找出其发生危害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指导花生生产。

①在花生播种时,用绿享一号或黄腐酸拌种,可有效防治花生青枯病的发生,施用方法是每kg种子用绿享一号1g~2g或黄腐酸2g~3g,拌匀即可播种,防治效果可达80%~90%

②在花生苗期或发病期,用沙菌王或遍地金1000倍~1500倍液喷洒,防治效果达90%以上。发病重时,667平方米使用沙菌王或遍地金35g兑15kg~20kg稀释液灌根,效果极佳。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花生种植技术的资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花生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感病花生青枯病的植株最初顶叶软垂,接着全株叶片萎蔫下垂,但凋萎叶片还能保持青绿色。剖开茎部,可以看到靠近地面部分的输导组织已经变成褐色,用手掐断切口处,有污白色的菌液流出,拔起病株,根部已经腐烂,成黑褐色。

一般都集中在茎上部,对花生开花和结果的负面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是在叶子的成长阶段。青枯病可导致花生整株枯萎,从而造成花生严重减产。

1.合理轮作,实行与非寄生作物合理轮作,如花生与玉米轮作,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

植株的感病程度与花生的生育阶段有关,一般是开花后到结荚前期这个阶段极易发病,结荚后期较少发病。

2.选用抗病品种如“白沙1016种子”; 花生青枯病病原为病毒侵染引起。花生的感病生育期是花生结果中后期。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生长后期常见病害

1. 土壤改良与耕作制度

为了有效防治花生青枯病, 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抗病能力。同时,实行水旱轮作或旱地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 抗病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青枯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如“白沙1016种子”等抗病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 药剂防治

河南好美特花生种植园在防治花生青枯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通过实施土壤改良、轮作制度、抗病品种选择和药剂防治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具体他们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深翻,增加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并实行了水旱轮作。在花生生长过程中,他们及时喷洒了预防性药剂,确保了花生的健康生长。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手段将更加多样化。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被应用于花生生产中,为种植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