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根腐病是豌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豌豆,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其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病害的困扰。其中,豌豆根腐病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对豌豆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豌豆根腐病的相关知识。
豌豆根腐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茎细、叶小、叶色淡,个别分枝萎蔫。被害部位主要是根和根茎部,病部开始呈水浸状,后来根部变褐色至黑色。茎基部凹陷或缢缩,变褐色,后来病部皮层腐烂,多呈糟朽状。地上部植株矮化,叶变小,色变浅,一些分枝呈萎蔫状,轻者还能开花结荚,严重的开花后则大量枯死。
豌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传播蔓延。病菌经种皮或支根侵入后,蔓延至主根,使豌豆枯萎死亡。
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
土壤肥力不足,植株抗病力下降。
播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不良。
连作,病原菌积累。
选用抗病品种,如贡井选、麻豌豆、604等。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降低土壤湿度。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克病灵乳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毫升,间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案例分析在某地区,一位农户在种植豌豆时遇到了根腐病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且连续多年种植豌豆,导致病原菌积累。针对这一问题,农户采取了以下措施:
更换了抗病品种。
实行了轮作,减少了病原菌积累。
加强了田间管理,改善了土壤排水条件。
在发病初期进行了药剂防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豌豆根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豌豆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更多豌豆种植技术的信息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豌豆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防治方法 | 效果 |
---|---|
选用抗病品种 | 有效降低发病率 |
实行轮作 | 减少病原菌积累 |
加强田间管理 | 改善土壤排水条件 |
药剂防治 | 有效控制病情 |
根腐病是豌豆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它不仅会导致豌豆植株的生长受阻,严重时还会造成整片豌豆地绝收。李大哥的豌豆地,曾经也因为根腐病导致产量锐减,损失惨重。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使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减弱。起初,李大哥会看到豌豆植株出现萎蔫、叶子变黄的症状,但因为病情的加剧,豌豆的茎基部会开始变黑,最终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策略:从源头入手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了解决根腐病的问题,李大哥尝试过多种方法,包括药剂防治、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
1. **药剂拌种**:在播种前,使用50%的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拌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未来展望:推广经验,助力豌豆产业健康发展在此,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农户能够借鉴李大哥的经验,共同为豌豆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