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宿琴霞,一位普通农民

年份 事件 描述
1999 投资 宿琴霞高息贷款4万元,购进美国优良蓝狐、芬兰二代、雪狐等品种。
2008 扩大规模 留母狐100只,毛收入近40万元。
2009 科学养殖 实行科学繁殖,搞人工授精繁育,建立20吨冷库。
2010 技术创新 将养殖场搬迁至旧砖厂附近,新建1万多平方米养殖场。
2013 市场拓展 采取赊销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蓝狐养殖业。

49岁的宿琴霞,来自辽河农垦管理区辽河农场新鲜分场,她是一位不平凡的蓝狐养殖专业户。在她的带领下,养殖蓝狐不仅成为她自己的致富之路,也成了周边村民的致富之道。

宿琴霞,一位普通农民

起初,宿琴霞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养殖蓝狐。她记得,1995年冬天,她在市内一家商场看到一件价值2700元的高档大衣,毛领是蓝狐皮的。这让她想到,蓝狐皮这么值钱,养蓝狐一定可以赚钱。于是,第二年她便与中央电视二套一档农业节目取得联系,得知河北省有种狐出售,便前往考察。1997年6月,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建立蓝狐养殖场,一次购进15组,总投资15万元。

只是,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蓝狐养殖的第二年,她产仔225只,成活195只。正当她以为生意会越来越好时,世界性经济危机降临,狐皮价格一跌再跌。加上他们进的种狐已属国内淘汰品种,狐皮价格跌至低谷,她亏损了10多万元。面对这种情况,宿琴霞没有放弃,她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认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立即下马,宁可赔也不干了;二是继续努力干到底。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夫妻俩决心干到底。

1999年,宿琴霞高息贷款4万元,购进美国优良蓝狐、芬兰二代、雪狐等品种。因为经济危机的好转,每只狐皮的价格逐渐回升,这也给她的养殖事业带来了新的曙光。当年,她就挣回了投入的钱。

如今,宿琴霞的蓝狐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种狐近8000只,年出栏蓝狐5000只左右,年产值600万元,收入近400万元。她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她采取赊销的方式,帮助他们购买种狐,并经常上门提供技术服务,使村民逐步走上养殖蓝狐的致富道路。

在宿琴霞的带领下,蓝狐养殖业在当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她的事迹也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蓝狐养殖:宿琴霞的致富之路
宿琴霞,一位普通农民
生态循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宿琴霞的养殖场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注重生态循环。她利用牛和狐粪种植自家的1.2公顷责任田,节省了化肥费用,提高了种地经济效益。2010年,她将养殖场搬迁至旧砖厂附近,新建了一座超过1万平方米的蓝狐养殖场,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

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科学养殖:提高繁育率

为了提高繁育率,宿琴霞实行了科学繁殖,采用人工授精繁育技术。她还建起了一栋20吨的冷库,为养殖户提供便利。2009年,她购买了2头奶牛,用牛奶喂养蓝狐,进一步提高了养殖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