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只梅花鹿到梅花鹿产业,一个从濒危到繁荣的生态奇迹
2003年,杨汉华与妻子他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位于连城县文亨镇南阳村的华鸿鹿业梅花鹿繁育基地,成为了杨汉华实现梦想的舞台。2008年,他开始养殖梅花鹿,那时仅有100只。如今,这一数字已跃升至3000头,而县里也将梅花鹿养殖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一万”工程,预示着这一绿色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梅花鹿,这个浑身都是宝的动物,在长春鹿乡镇,90%的人从事着与之相关的产业。如今,这里已建成4个梅花鹿场区,总存栏达到3000头,年产鹿茸3吨以上,鹿酒年生产能力高达300吨。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500余户农民发展的新引擎。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梅花鹿产业正以燎原之势成为鹿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鹿乡镇积极抢占乡村振兴的头班车,充分发挥梅花鹿产业优势,注重产业融合、文化融入、治理融通,全力打造中国梅花鹿特色小镇、中国梅花鹿产业发展引领区。鹿乡,正逐步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连接带、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70年来,我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走向开放、繁荣的新时代。梅花鹿产业,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去年10月底,连城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以华鸿鹿业为示范点,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全县梅花鹿养殖产业发展。计划通过6年努力,形成规模养殖场户450户以上,养殖规模达1万头,鹿茸产量1.5万公斤,研发、生产梅花鹿系列新型保健产品,产值1.5亿元以上。目前,已有不少群众开始养殖,杨汉华成功地在当地带出了一个绿色产业。
经过几年探索,杨汉华先后解决了梅花鹿喂养、疫病防治、人工授精繁殖技术等难题。如今,鹿场已繁育梅花鹿3代,存栏梅花鹿200多头,鹿场出产的鹿茸、鹿血酒等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四五百万元。
陕西延安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的赵洋洋在喂养梅花鹿。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成为优势支撑,高速铁路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0%。
鹿场逐渐红火起来,杨汉华扩大投入,不但按照生态环保要求改造、扩建鹿舍,还依山就势种植果树、名贵花卉、珍稀苗木,修建生态绿廊、农家菜园、科普展示厅、特色餐厅、标准客房等,倾力打造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梅花鹿乐园。
“养了这么多年鹿,技术已过关,效益也不错,现在宣和、莒溪等乡镇不少乡亲都开始修建鹿舍,等我们的鹿崽繁殖出来就可以大家一起养、一起致富了……”杨汉华说,近10年来,为破解“北鹿南养”难题他经历过风风雨雨。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是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为草原钢城稀土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梅花鹿产业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梅花鹿产业链走上致富路,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当今日益繁荣的经济大潮中,梅花鹿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养鹿效益不错,县里的旅游一天天热闹起来,能不能把养鹿和旅游结合起来,带动更多的人养鹿致富?杨汉华又开始琢磨起来,他主动找到县里的有关领导,由于和县里的发展定位十分契合,双方一拍即合。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汉华想到家乡冬令时节人们有喜食鹿茸的传统滋补习俗,便动起了把北方的梅花鹿引种到南方家乡养殖并发展深加工的念头。说干就干,2008年底,他从山西的一家鹿场斥资数百万元买下100头梅花鹿,还学习梅花鹿养殖技术两年,初步解决了“北鹿南养”技术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鹿舍内采访了养殖工,64岁的杨玉山带着纯朴的乡音,抚摸着温驯的小鹿说:“现在我们鹿乡镇养殖梅花鹿,发展梅花鹿产业……”
大自然,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二,关爱从我做起,山东省微山县驩城镇第二中学丁振刚微山岛第一中学陈厚敏,观察下图,请思考,我们的家园满目疮痍,你会为她流泪吗?环节一,情境创设,观察感悟,歌曲,地球你好吗当天空不再是蓝色。
年份 | 梅花鹿养殖数量 | 年产值 |
---|---|---|
2008年 | 100只 | 无 |
2013年 | 500只 | 200万元 |
2018年 | 2000只 | 800万元 |
2020年 | 3000只 | 1000万元以上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