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蚂蟥成为致富新途径,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今年3月,兄弟俩又投资70多万元,新建118亩养殖基地。看到陆树松兄弟俩养蚂蟥赚了大钱,附近的村民也纷纷投入到蚂蟥养殖中来。
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开始了第二年的养殖。这次,兄弟俩吸取了教训,一方面,在放苗前先把田里的蚂蟥的天敌除掉,并对田块进行了消毒。另一方面,兄弟俩又跑书店、科研院所,找资料请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付出有了回报,蚂蟥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从2001年开始,露地养殖33亩到今年网箱养殖150亩,陆家兄弟的养殖规模扩大了近5倍,成了全国最大的蚂蟥养殖场,今年的产量达到了近10吨的干品,利润80多万元。据兄弟俩介绍,虽然他们的产量成倍增长,但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商贩都是排着队,等着提货。
去年蚂蟥干品价格在180元/公斤左右,今年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60元/公斤。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并带动周边的更多农户致富,明年,陆树松兄弟打算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由养殖场统一提供蚂蟥种苗和技术,并回收商品蚂蟥。
同时,为延长蚂蟥产品的产业链,目前,陆家兄弟俩正在和南京农大中药材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商谈合作,开发蚂蟥保健品,并已申报了国家星火计划。
面对未来,陆家兄弟信心百倍,他们不但要做大蚂蟥产业,更要做深做精蚂蟥的加工,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
由于当时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蚂蟥养殖技术,引进蚂蟥种苗时,仅有一纸简单的说明,兄弟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传统的蚂蟥养殖是水塘养殖,而水塘养殖的话,蚂蟥的天敌像黄鳝、龙虾、青蛙等比较多,蚂蟥很容易受到伤害。一年下来反而亏了一大笔钱。
白辛苦了一年不说,一些风凉话也在兄弟俩的耳边响起,亲朋好友都劝他们别养了,而且这时资金周转也出现了问题。面对种种困难,兄弟俩并不气馁。十分看好的市场行情,还促使他们扩大了20亩的养殖规模。
吴江七都一名养殖户积极探索水蛭人工养殖的致富之路,创新“稻蛭共养”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提起蚂蟥,许多人会不寒而栗,那软塌塌的身子,丑陋恶心,叮上人,不吸饱血绝不松口,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张国英饲养蚂蟥纯属偶然。一次,他从网上看到一则信息:蚂蟥是一种天然名贵药材,尤其对于防治心脑...
现在,重新回乡再创业的陆树松已不再满足于水蛭养殖,而是希望通过精深加工等方式探索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探索生态养殖新途,陆氏兄弟的蚂蟥养殖传奇
在浙江桐乡市河山镇,陆树松和陆树明兄弟俩的故事,成为了当地生态养殖的佳话。他们的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艰辛,从摸索中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径。
经过两年的摸索,兄弟俩尝试了一种新的养殖方式——网箱养殖。他们将网箱固定在田边,有效防止了蚂蟥的天敌入侵,同时降低了蚂蟥逃跑的风险。这一创新举措,使得蚂蟥的成活率大幅提升。第二年,他们不仅收回了前两年的亏损,还赚了20多万元,真正尝到了养蚂蟥的甜头。
规模扩大,成为全国最大蚂蟥养殖场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未来展望,打造蚂蟥产业链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