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养殖:一种利用蚂蟥繁殖、生长
水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蚂蟥,自古以来便是中医宝库中的一员。因为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日益重视,蚂蟥的药用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而蚂蟥养殖,这一古老的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蚂蟥,这种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栖息在淡水水域中,如水库、沟渠、水田、湖沼等。这里,有机质丰富,水质清澈,为蚂蟥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蚂蟥的适温范围广,一般在10-40℃之间,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养殖技术:从选址到捕捞一、选址建池
选择一个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一个宽3米、深1米的池塘。池塘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为蚂蟥提供栖息地。
二、加工方法
方法 | 描述 |
---|---|
石灰掩埋法 | 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 |
水烫法 | 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蚂蟥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 |
碱烧法 | 将食用碱粉搅拌蚂蟥,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 |
生晒法 | 用细铁丝横穿蚂蟥,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
三、购种
到人工养殖场选择大小整齐、活跃有力的幼蛭作苗种。
四、放苗
根据养殖条件,放苗密度不同。在条件好的小水泥池精养,最高可放1000-1500条/平方米。0.3-2亩左右的池塘养殖,每池可一次性投足100-300条种蛭。
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黏液,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
捕捞及加工:收获的喜悦
定置网捕捞
拉网捕捞
排水捕捞
机械捕捞
方法 | 描述 |
---|---|
石灰掩埋法 | 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 |
水烫法 | 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蚂蟥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 |
碱烧法 | 将食用碱粉搅拌蚂蟥,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 |
生晒法 | 用细铁丝横穿蚂蟥,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
刚刚说了蚂蟥养殖:一种利用蚂蟥繁殖、生长,用于药用或食品的养殖技术。,现在继续说蚂蟥养殖:药用食品新趋势。
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生物,生长快、繁殖率高。莲池养殖蚂蟥是利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植物的共生关系。
受地域影响,北方蚂蟥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水蛭幼苗开口饲料的投喂及精养管理。在网上和电视台,看到很多养殖场在给养殖户的水蛭养殖资料中,对水蛭小苗的养殖一笔代过,还有很多种苗商给养殖户在办高价的水蛭养殖技术培训课中,对水蛭小苗的养殖简单而过,甚至...
2、加工方法:石灰掩埋法: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水烫法: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蚂蟥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搅拌蚂蟥,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生晒法:用细铁丝横穿蚂蟥,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
1、捕获天然种蛭自繁。在蚂蟥活跃频繁出现的7-10月份,从天然水域中捕取成蛭作为种蛭,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次年蚂蟥即可自行繁殖。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可年繁三次左右,自繁自育是便捷省力途径和发展方向。繁殖时可一次投入相当数量的螺蛳,一般每亩25-30kg,并调配控制好水质。孵幼期每5-7天投喂一次,开始时饵料用熟蛋黄揉碎泼洒,中后期用动物血拌麸皮、花生壳粉或鸡猪饲料投喂,其技术简单易行。
2015-11-23蚂蟥饲养管理蚂蝗养殖技术概括蚂蝗养殖是利用野生蚂蝗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生物,目前有金钱宽体蚂蝗、菲牛蛭等野生蚂蝗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料等生物转变为生物能,以取....2015-10-20蚂蟥饲养管理蚂蝗结缔组织蚂蟥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
蚂蟥养殖药用人工饲养放养蚂蟥的药用及人工养殖技术一、蚂蟥的药用及养殖前景 蚂蟥,学名水蛭,是一种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
2、日常管理。蚂蟥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蚂蟥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蚂蟥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且一次引种,多年受益,适合城乡各种规模和方式进行蚂蟥养殖。在目前天然蚂蟥极度短缺和市场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发展人工蚂蟥养殖势在必行,效益明显,是广大城乡人民的一条快速致富之路,极具养殖前景和发展空间。
养殖方法水蛭养殖池可在房前屋后挖一个宽 3米,深 1米,长度不限的水池,或者利用池塘、水沟及低产田挖沟起埂建造成连沟式的养殖场.内容提示:⋯⋯⋯⋯生意通水蛭,又名“蚂蟥”.
蚂蟥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适温性广,耐饥耐旱,可生活在各种水域中。一般性的湖场、渔塘、涝洼地、稻田、河沟、房前屋后闲地,皆可因地制宜,建池养殖。规模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避免逃跑的地方建池,也可选择各种渔塘或涝洼地改造利用。为管理方便,池塘面积不易过大,水深一般1米左右,在池的对角处各设一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投放部分石块,瓦片或树枝,供其栖息用。在生产中,我们利用废弃的河沟,挖掘隔断,建成大小不一的串联性池塘,每2-3池为一组,将二池共用池埂挖断,留出进排水通道,既可活跃水体利于交换,又便于管理和收获,收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水蛭的养殖技术近年来,因为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心脑血管病人不断增加,加上人们对中药制品的偏爱,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国对水蛭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使我国水蛭价格不断上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水蛭的养殖技术的相关处境
二、养殖池的建造
五、温室越冬
1、捕捞方法:蚂蟥的收获捕捞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定置网捕捞;拉网捕捞;排水捕捞;机械捕捞。
针对水蛭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性、生理习性、生长习性和气候环境。其药用价值决定了其未来的市场状况,从消费市场来看,我国是利用水蛭...
1、投饵。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蚂蟥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蚂蟥生长。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蚂蟥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并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