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豌豆种植过程中,潜叶蝇以幼虫形式侵害叶片

在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40卷第12期中,史浩良、吴雪芬、陈素娟等专家对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豌豆种植过程中,潜叶蝇以幼虫形式侵害叶片
潜叶蝇的危害

潜叶蝇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其幼虫会在豌豆叶片上钻孔,造成孔洞和隧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这种害虫不仅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还会在种植过程中侵害豌豆的根部和茎基部,初期病株的叶片会逐渐发黄,最终导致整株植物枯萎。

潜叶蝇的幼虫潜行于豌豆或蚕豆的叶片表皮之下,取食绿色组织部分,使叶中成为不规则的灰色颜色的线状隧道。豌豆潜叶蝇最喜欢选择那些植株茂密高大的豌豆蚕豆产卵,受害最严重的地方也是那些生长旺盛茂密的地方。温度直接影响着潜叶蝇的发育,幼虫和蛹在比较低的气温也能发育。

潜叶蝇的形态特征 幼虫发育阶段 成虫羽化情况 产卵情况
叶片上钻孔,形成隧道 在叶片表皮下曲折前行 在适宜温度下羽化 在叶片上产卵
防治对策

为了有效防治潜叶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清除杂草和处理残体:在潜叶蝇幼虫大量发生之前,清除田内外杂草,处理残体,对留种的豌豆进行药物处理,减低虫口基数。

物理防治:利用潜叶蝇成虫对黄色的趋向特性,在豌豆田中悬挂一些黄板,可诱杀潜叶蝇成虫、蚜虫等。

化学防治:选择残效短、易于光解、水解的药剂,如灭杀毙、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在防治适期喷药。

在实施化学防治时,要注意二次稀释,喷施药液需喷在豌豆叶片的正反面,要喷透、喷匀,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选择是否要 喷药。

案例分析

根据笔者于2012年8日在苏州市吴中区、高新区及苏州市蔬菜园艺中心等地的调查,发现马铃薯、茼蒿、芥菜等多种蔬菜及多种草本花卉和苍耳等多种杂、油菜受害最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调查区域的豌豆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产量提升比例达到15%,品质提升比例达到10%。

豌豆潜叶蝇是豌豆种植过程中的一大害虫,对豌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潜叶蝇的发生,保障豌豆的产量和品质。

解释完豌豆种植过程中,潜叶蝇以幼虫形式侵害叶片,影响植株生长。的意义,再解读豌豆种植防潜叶蝇新方案。

豌豆种植过程中,潜叶蝇以幼虫形式侵害叶片

为了有效防治潜叶蝇,我们采取了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和处理残体,减少虫口基数。利用潜叶蝇成虫对黄色的趋向特性,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成虫。此外,使用农药时注意二次稀释,喷施药液需均匀覆盖叶片的正反面。

药剂选择:针对性防治

针对潜叶蝇的潜叶为害,我们选择了残效短、易于光解、水解的药剂。例如,灭杀毙8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2500倍液等。这些药剂在防治适期喷施,能够有效控制潜叶蝇的数量。

案例分享:苏州市吴中区防治成效显著

在苏州市吴中区,我们实施了上述防治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潜叶蝇的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豌豆的生长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一案例表明,针对潜叶蝇的综合防治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是有效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