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棉花化控药剂使用技术,涉及不同药剂对棉花生长调控作用

但化控的药剂目前较多,应根据不同药剂采取正确的使用技术,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的群体,这样,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棉花产量,并且能提高品质。

棉花化控药剂使用技术,涉及不同药剂对棉花生长调控作用
一、缩节胺

目前缩节胺在棉花化控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效果也比较理想。它可降低棉花株高,减少果枝数,促进光合作用向生殖生长转移,减少棉铃脱落,增加成铃数,协调个体发育和群体发育的矛盾。棉花一生分4次施用缩节胺,第一次使用在蕾期,亩用0.51克兑水20千克,有利于控上促下,稳长增蕾。

第二次在初花期,亩用1.51克兑水30千克,可以防旺增铃。第三次在花铃期,亩用34克兑水30千克,重点喷株冠、果节顶部,以利于塑造良好株型。第四次在后期,若有“跑高”现象,可重控,亩用34克封顶,以利于控晚蕾,缩短上部果节,防止无效果节增多,赘芽丛生。

二、助壮素

盛蕾期和初花期每亩用25%助壮素5毫升兑水40千克,盛花期用10毫升各喷一次,可有效控制棉花徒长,减少蕾铃脱落及铃期病害的发生。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皆可使用,采取600-800倍液叶面喷雾,可增强棉花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尤其对棉花的苗期病害、黄萎病和枯萎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四、三十烷醇

用0.1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浸种8小时,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盛花期和盛花期末期喷施0.1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溶液,可以减少蕾铃脱落。

五、乙烯利

主要用于各类晚熟棉田和需要早腾茬的棉田,对能正常吐絮和单产水平很低的棉田不宜使用,喷洒选在用药后有几天气温要高于20度,只有高于20度的温度,才能分解释放乙烯,起到作用,并且上部棉铃的铃期在40天以上进行,北方棉区以枯霜期到来之前20天左右喷施为宜,一般每亩用40%乙烯利水剂300-800倍液60千克,使用乙烯利催熟,必须注意施药液直接附着在铃体上,尽量减少被叶片截流,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使用时加0.2%中性洗衣粉为湿润剂,效果更好,种子田不可使用。

药剂名称 适用时期 使用方法 效果
缩节胺 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后期 亩用0.51-34克兑水20-30千克 降低株高,减少果枝数,增加成铃数
助壮素 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 每亩用25%助壮素5-10毫升兑水40千克 控制徒长,减少蕾铃脱落及铃期病害
甲壳素 整个生育期 600-800倍液叶面喷雾 增强抗逆性和抗病性
三十烷醇 浸种、盛花期、盛花期末期 浸种0.1毫克/千克,喷施0.1毫克/千克 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减少蕾铃脱落
乙烯利 晚熟棉田、早腾茬棉田 40%乙烯利水剂300-800倍液60千克 催熟,减少棉铃脱落

在广袤的棉田里,化控药剂的应用如同园艺师手中的画笔,精心调控着棉花的生长节奏。本文将深入探讨棉花化控药剂的应用与调控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展现这一技术的魅力。

棉花化控药剂使用技术,涉及不同药剂对棉花生长调控作用
甲壳素:增强棉花抗性的“盾牌”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棉花化控药剂的应用与调控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李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深入了解每种药剂的特点,才能在棉田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