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浮小麦,一种生长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

浮小麦,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它那独特的生长环境——水面。是的,这种草本植物以其果实能浮于水面而得名,不仅形态奇特,更在中医领域有着不可小觑的药用价值。

浮小麦,一种生长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
浮小麦的生长与采集

浮小麦,学名为Triticum aestivum L.,属于禾本科植物。它通常在夏至前后成熟,此时采摘的果实最为适宜。采集时,需挑选那些轻浮且未脱净皮的麦粒,经过筛选、漂洗和晒干等工序,最终制成药材。

生长环境 采集时间 药用部位
全国产麦地区 夏至前后 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

在中医理论中,浮小麦被誉为“水面上的草本珍宝”,具有益气、除热以及止汗的功效。它常被用于治疗气虚乏力、盗汗以及心悸等症状,尤其在治疗自汗盗汗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

鉴别浮小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饮片性状:浮小麦呈长圆形,长约6mm,直径约2.6m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略抽皱,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

药材性状:以粒均匀、轻浮、无杂质者为佳。充实饱满的小麦粒,不宜作本品入药。

炒浮小麦:取净浮小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焙用: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

除虚热

止汗

益气

浮小麦的用法用量一般为15-30g,可生用或炒香用。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2、探寻男子血淋之谜:运用浮小麦配童便炒成粉末,再以砂糖煎水调和服用。

浮小麦,一种生长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

2. 观察药材特征

提到“浮小麦”,可能北方的朋友并不感到陌生。这其实就是在我们家用面粉之前,在淘米时从水面飘起来的小麦余子。通常,这些麦粒被捞出后用于喂家禽,却不知它们也是一味良药。虽然是一个简短的故事,但生动地讲述了“浮小麦”的鉴别特点。

药材特点:干燥的瘪瘦果实,呈浮于水面的小麦,当发现这批“浮小麦”并未漂浮于水面时,自然会感到疑惑。

叶鞘松弛包裹茎秆,下部叶长于上部叶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长形。

1.《本草汇言》:卓登山氏曰,此药系小麦之皮,干燥无肉,轻盈性燥,擅于祛除脾胃中的一切风湿。若湿邪胜致多汗,用一至二钱炒干燥,煎汤服用,立刻止汗。若是阴阳两虚,导致的自汗、盗汗,则不宜使用。

1. 收集加工

1、治疗盗汗及虚汗不止:适量浮小麦,文火炒至焦黑,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调服,频繁服用效果佳。另一种方法是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水服用。

私信我“浮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的未成熟颖果,干燥轻浮的瘪瘦果实,漂在水面上者为佳。浮小麦的特性:干瘪的小麦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

芡实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也是浮叶植物的一种,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叶形椭圆至圆形。王莲是浮叶植物的一种,也是一种奇特的莲花,...

穗状花序直立,长5-10厘米,宽1-1.5厘米;小穗含3-9朵花,上部花不发育;颖卵圆形,长6-8毫米,主脉于背面上部有脊,顶端延伸为长约1毫米的齿,侧脉的脊及顶齿均不明显;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顶端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几乎等长。

秆直立,丛生,具有6-7节,高60-100厘米,直径5-7毫米。

炒制浮小麦:取净浮小麦,置于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浮小麦和淮小麦相同,富含大量淀粉、维...

淮小麦淮小麦简介:主产于江淮地区的小麦,被称为淮小麦。淮小麦介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果实。作为小麦的一种,淮小麦的功效与小麦的功效相似。

药材形态:呈长圆形,长约6毫米,直径约2.6毫米。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略有皱纹,腹面有一道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黄色柔毛,另一端呈斜尖形,有蒂。质地坚硬或较软,断面白色,有粉性。无臭,味淡。以颗粒均匀、轻浮、无杂质者为佳。充实饱满的小麦粒不宜作为药物。

2.《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炮制:《纲目》:炙用。

性味归经:...自汗盗汗

浮小麦的主治:用于治疗骨蒸劳热、自汗、盗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