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现蕾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需加强肥水管理
导读:棉花现蕾期是棉花种植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时间一般需加强肥水管理" src="/upload04/196e74d19c257242"/> 一、加强中耕工作,实现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增产目的
棉花现蕾后对养分的要求开始增加,蕾期吸收氮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1%~20%,蕾期以发根为主,也是塑造高产株型的关键时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需肥水...
具体抓好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化学调控为主的技术指导,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棉花现蕾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管理项目 | 具体措施 |
---|---|
肥水管理 | 1. 提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肥;2. 蕾期追施氮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3. 灌溉要适时适量,保持土壤湿润。 |
中耕除草 | 1. 现蕾前进行一次深中耕,促进根系发育;2. 蕾期进行浅中耕,保持土壤疏松;3.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养分消耗。 |
化学调控 | 1. 蕾期喷施缩节胺,控制株高和果枝数;2. 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棉花抗病能力;3. 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 |
灌好头水是关键,坚持不旱不灌原则,头水要晚,一般于始花期灌头水,地薄缺水三类棉田要提前灌头水,徒长棉田可推迟浇水,避免因水量过大或间隔时间过长棉田受旱导致蕾铃脱落;头水后10-15天灌二水,二水要赶、要饱灌,正常棉田沙性土可适当提前,潮土地适当推迟,宁可头水迟,不可二水晚。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针对今年棉蚜、棉枯萎病在莎车县呈中度偏重发生的形势,各乡镇应加强预测预报与田间监测工作,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汇报、早预防、早防治。棉蚜采取滴心涂茎、拔除虫株、洗尿合剂防治等方法点片防治,注意保护天敌,避免高度农药成蚜虫抗性;枯萎病可采取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棉株抗病力,亩用36%的三氯异氰尿酸30克或特效枯萎等杀菌剂20克兑水35-40公斤喷洒防治。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棉农素质棉花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业活动,提高棉农的技术水平是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棉农的技术培训,提高棉农的科学种植水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棉花产量和效益。
棉花现蕾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需加强肥水管理。的部分结束,现在开始棉花蕾期肥水管理,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案例分析:蕾期肥水管理的实际应用以我国新疆莎车县某棉田为例,这片棉田占地50亩,棉花品种为“新陆中26号”。进入蕾期后,棉农王师傅遇到了难题:棉花蕾期生长迅速,但肥水管理不当,导致部分棉蕾脱落。
针对这一情况,王师傅 调整了肥水管理方案。他按照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建议,在蕾期初期,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并配合叶面喷施科昊海藻叶面肥。同时,加强了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蕾期病虫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棉田状况明显改善。肥水供应充足,棉蕾生长良好,蕾铃脱落现象明显减少。根据后期统计,该棉田的蕾铃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肥水管理效果显著。
1. 合理施肥:蕾期是棉花营养需求的高峰期,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长势,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此外,还应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如硼、锌等。
2. 灌溉管理:蕾期灌溉要遵循“浅灌、勤灌”的原则,避免水分过多导致蕾铃脱落。同时,注意灌水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灌溉。
3. 田间巡查:定期巡查棉田,及时发现并处理蕾期病虫害,如棉蚜、棉枯萎病等。
4. 化学调控:根据棉花长势和苗情,适时喷施缩节胺等调节剂,防止棉花徒长,确保蕾期稳长发棵。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棉花蕾期肥水管理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生态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料。
2. 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棉花蕾期肥水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