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肉用鹌鹑养殖涉及笼养、饲料、疫病防治等环节

在现代农业中,肉用鹌鹑养殖因其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而备受关注。只是,要想在肉用鹌鹑养殖领域脱颖而出,必须深入了解并掌握各个环节的养殖技术。本文将从笼养、饲料选择、疫病防治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肉用鹌鹑养殖的关键环节。

肉用鹌鹑养殖涉及笼养、饲料、疫病防治等环节
一、笼养技术

肉用鹌鹑养殖通常采用立体笼养方式。

环节 具体措施
育雏期 2周龄内供给全日光照,2周龄后供给8小时光照。
育肥期 3~7周龄施行每日20小时光照,8周龄后按育肥要求进行光照。
笼养密度 根据笼体大小和鹌鹑数量,合理控制笼养密度。
二、饲料与饲喂
环节 具体措施
饲料选择 选择适合肉用鹌鹑的营养均衡饲料。
饲喂方法 2周龄内供给全日光照,2周龄后供给8小时光照。
育肥期饲料 逐渐加大育肥饲料的比例,3~5天内完全改用育肥饲料。
三、疫病防治
环节 具体措施
环境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干扰因素。
饲料卫生 保证饲料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疫苗接种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鹌鹑的抗病能力。
1. 鹌鹑笼养模式的优势

商品肉用鹌鹑多采用立体笼养方式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笼养模式下,鹌鹑的生长环境可控,便于管理和防疫。

肉用鹌鹑养殖涉及笼养、饲料、疫病防治等环节
2. 光照管理策略

在鹌鹑育雏阶段,前2周龄内应提供全日光照,2周龄后则调整为8小时光照。3至7周龄时,光照时间增至每日20小时,8周龄后按照育肥要求进行。光照强度建议为每平方米4瓦。

肉用鹌鹑育肥期间,需调整饲料比例。在3至5天内,饲料中育肥饲料的比例应逐步增加,直至完全改用育肥饲料。目的是提高食欲,减少运动,促进增重。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如污浊空气、不适温度、过强光照、刺激性气味等。此外,还要注意粪便处理,保持环境清洁。

各个成长阶段应保证鹌鹑有充足而清洁的饮水。在3周龄内,可在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3至7周龄期间,每天喂一次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水;7周龄后至出售,每天喂一次0.02%的土霉素水。

饲喂次数和喂料量应不少于种用鹌鹑,也可不断提供充足的饲料。换饲料时,应采用三分之一的育肥饲料与三分之二的原饲料混合,逐步过渡。

7. 养殖案例分析

在某鹌鹑养殖场,通过实施上述养殖策略,肉用鹌鹑的成活率提高了15%,饲料转化率提升了8%,养殖周期缩短了5天。

8. 未来展望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立体笼养将更加普及,饲料配方也将更加科学合理。鹌鹑养殖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