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旨在提高大黄鱼产量与品质
大黄鱼,又称黄鱼、黄瓜鱼、黄花鱼等,以其金黄的体色、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为了提高大黄鱼的产量与品质,
建立养殖现场质量安全监控机构与队伍,进行日常的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员巡回或驻点对养殖投入品以及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渔排操作工人经相关培训后上岗。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制度。
二、推广鱼、贝、藻间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在留足网箱之间的通道和周边空间的前提下,采用海水鱼网箱、贝类、藻类养殖区间隔布局。贝类可滤食水体中悬浮的残饵颗粒和浮游植物而生长良好,并使海水变得清洁;藻类可吸收鱼类和贝类排放的氮、磷而生长良好,且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保证鱼、贝生命活动需要,促进鱼、贝类产生的污染物的氧化,还可生产出优质贝、藻产品。如此在网箱区一带形成一个互利互补的良性生态群落,既提高海区养殖效率,又可以改善海区生态环境。
三、使用优质、适口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并适量投喂优质、适口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残饵量。应以优质的浮性人工配合饲料代替鲜杂鱼肉投喂,既可保护水产资源,又可减少残饵对网箱养殖区的污染。
四、病害防治综合措施苗种的调运或投放前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病原体带入。有病的苗种应在原地进行治疗、处理,痊愈并杀灭了传染性病原后才能调运与投放,从源头上切断病原传播。
五、加强网箱区环境的日常保护推广使用鱼类疫苗,以减少养殖用药。选购抗病力强的苗种。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病、死鱼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丢弃入海,以防疫病传播。鱼种先消毒,后投放。
对冰鲜饵料来源、鲜度,是否带入寄生虫等病原体和违规使用福尔马林防腐剂等进行检查与记录。对配合饲料生产厂家、日期、批号、保质期,是否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要求,以及存放地点安全性、饲料质量等进行检查与记录。计算合适投喂量。
七、移动网箱位置与底质清理根据放置网箱地点的浅与深,养殖4~5年后,可在预留的空闲海区内移动网箱位置。并对原网箱点的底质进行清理,以利底质生态环境的修复。
八、收上挡流装置及网箱休养 十、技术要点 | 具体措施 |
---|---|
养殖现场质量安全监控 | 建立监控机构,进行日常检测,培训操作工人。 |
鱼、贝、藻间养生态养殖模式 | 采用海水鱼网箱、贝类、藻类养殖区间隔布局。 |
优质、适口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 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残饵量。 |
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 苗种检疫,病鱼处理,病原体切断。 |
加强网箱区环境保护 | 推广使用鱼类疫苗,选购抗病力强的苗种。 |
饲料监控 | 检查冰鲜饵料、配合饲料质量,计算投喂量。 |
移动网箱位置与底质清理 | 养殖4~5年后移动网箱位置,清理底质。 |
收上挡流装置及网箱休养 | 连续养殖两年后收上挡流装置及网箱,休养3~6个月。 |
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 对苗种、养殖现场、饲料、病害防治、网箱区环境进行全面监控。 |
通过实施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在2006年取得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26.7千克/平方米,比前3年平均单产增产21.4%以上。2007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提升至30千克/平方米,比前3年平均增产23.8%。
优化苗种选择使用原种或选育的生长快、个体大的良种亲鱼,避免因滥用小个体亲鱼近亲繁殖导致的种质退化现象。
加强监控体系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