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河虾苗种放养需注意水质、密度、温度等

河虾,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虾类,深受养殖户的喜爱。只是,河虾苗种的放养并非易事,水质、密度、温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苗种的健康生长。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些关键因素,助您成功养殖河虾。

河虾苗种放养需注意水质、密度、温度等
水质管理

河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水源:选择靠近大、中水面的水源,确保水源充沛、水质新鲜。

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

氨氮、亚硝酸盐:保持较低水平,避免对河虾造成毒害。

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确保河虾的正常呼吸。

放养密度

规格:同一虾池的河虾苗要求规格大小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肢体完整,活力好、反应敏捷,逆水能力强。

数量:根据池塘面积和水质条件,合理控制放养数量,避免过度放养导致水质恶化。

分级分养:适时对河虾进行分级分养,提高养殖效益。

温度控制

适宜温度:河虾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

温差:放养时注意水温差不宜过大,可将尼龙袋放入塘内10-15分钟,待袋内水温与塘水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放苗入塘。

防暑降温:夏季高温季节,采取遮阳、喷淋等措施,降低池塘水温。

保温措施:冬季低温季节,采取保温措施,如加盖、加温等,确保河虾安全越冬。

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河虾苗种放养: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pH值在7.5-8.5之间,氨氮、亚硝酸盐在较低水平。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面积和水质条件,每亩放养河虾苗种5000尾。

温度控制:夏季采用遮阳、喷淋等措施,冬季加盖保温。

经过一年的养殖,该养殖户的河虾产量达到500公斤/亩,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因素 要求 注意事项
水质 水源充沛、水质新鲜、pH值7.5-8.5、氨氮、亚硝酸盐较低、溶解氧5mg/L以上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稳定
放养密度 规格大小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每亩放养5000尾左右 适时分级分养,避免过度放养
温度 适宜温度18-25℃、水温差不宜过大 夏季防暑降温,冬季保温措施

为确保河虾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需严格挑选河虾苗种。挑选时,应确保虾苗规格统一、活力充沛,无疾病和损伤。特别要注意,同一虾池中的河虾苗种应规格一致,体质健壮。抱卵虾应一次性投放,避免多次投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放养时间建议选择在阴雨天,晴天则宜在早晚进行,避免高温和闷热天气。放养前,先增氧再放苗,确保水质和氧气充足。

河虾苗种放养需注意水质、密度、温度等

池塘建设是河虾养殖的基础。池壁和池底必须夯实,不留孔隙,以防虾苗外逃。池底应设置水位差,在距池底40厘米处开设出水孔,并用铁丝网罩住,平时封闭,大雨时用于排水。池塘建成后,需先灌水冲洗浸泡数天,然后排干水,再铺上一层含有机质的粘土或河泥和青草沤制的土。同时,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肥、活、嫩、爽”。

清塘消毒与药物使用

清塘消毒是预防疾病、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关键步骤。清塘药物建议使用生石灰,它能有效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菌等敌害生物,同时改善土壤和水质。使用时应选用块状、未受潮的生石灰,用量约100千克,具体视池子水位而定。清塘后,需进行试水,确保药性残留不影响虾苗放养。

河虾苗种放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在虾苗下塘前2-3天进行试水,防止药性残留;放养时刻建议选择阴雨天,晴天则在早晚进行;再者,河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耐低氧环境,因此池塘需靠近大、中水面,确保水源充沛、水质新鲜。此外,放养时要注意水温差不宜过大,可通过将尼龙袋放入池塘中预温,待水温一致后再放苗入塘。

河虾养殖过程中,日常管理至关重要。需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关注虾苗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分级分养。在饲料投放上,应选择适合河虾的饲料,如酒糟、豆腐渣、豆饼等,避免饲料不足导致的自相残食现象。

河虾养殖的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河虾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河虾养殖应注重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加强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实现河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