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香椿栽培技术,涉及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香椿种植概述

香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餐桌上的佳肴,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喜爱。香椿的种植对环境要求和栽培技术较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香椿栽培技术,涉及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香椿的选种应选择生长势强、抗病性好、产量高的品种。播种时间一般选择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2000-3000千克土杂肥、磷肥50-60千克。

环节 具体操作
选种 选择生长势强、抗病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播种 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播种,施足底肥

香椿喜湿润,忌涝。在积水7天左右的情况下,4龄以下的香椿死亡率达100%,但过于干旱时,其生长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灌溉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香椿的病虫害主要有香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幼虫期可用800倍敌百虫液喷杀,成虫期可用1500倍乐果防治。病害有叶锈病和白粉病,可用500倍粉锈宁防治。

每年春季椿芽采收结束后,6月中、下旬~7月上旬,对主干离地面高20厘米处修剪,促使侧芽萌发成新枝。7月下旬~8月上旬根据新枝条长势的强弱进行打项,长势强的可提前打顶,相反,可推迟打顶,并结合肥水管理,促进形成饱满顶芽。

利用塑料大棚保护香椿越冬栽培,秋季落叶后,将移栽过的香椿植株,连根挖出,每50株1捆,根部浇上泥浆,假植于背阴处。然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大棚内,棚内白天保持温度18~24℃,晚上12~14℃,经40~50天,第一批椿芽即可采收上市。

香椿适宜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生长,香椿是喜湿润又忌涝的树种,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

为提高种植效益,香椿可以进行保护地栽培。进行保护地栽培需要对植株进行矮化整形。亩栽合理密度以2000~6000株为宜。对于二年生以上的植株,可通过平茬的措施打破顶端优势,促进枝杈的发生,达到矮化的目的。

九、香椿的病虫害防治要点

香椿树既喜光,又忌光。喜光是指充足的光照可获得较高产量。忌光是指香椿树干习强光直射,长时间接受是阳光直射,易出现偏树干现象和日灼灾害。

采收标准以芽色紫红、芽长10~15厘米为宜。采收时应先采顶芽后采侧芽,若顶芽不采收,则下部侧芽难以生长或生长不良。

十二、

香椿栽培技术,涉及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是香椿种植:因地制宜,高效益方案。

香椿,作为我国传统的木本蔬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近年来,因为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香椿的种植逐渐成为一种热门选择。只是,要想实现香椿的高效益种植,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

病害防治:守护香椿健康成长的屏障
香椿栽培技术,涉及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水分管理:平衡水分,助力香椿茁壮成长

香椿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年平均温度在8-20℃的地区均可栽培。其生长适宜温度为16-2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香椿树,比较耐低温,成龄树能耐较长时间-20℃的低温,但一年生香椿幼苗耐寒性差,在-10℃下主干可冻死。因此,在种植香椿时,要考虑当地的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修剪管理:促进香椿侧芽萌发,提高产量 种植技术:香椿高效益栽培的关键 保护地栽培:提高香椿产量和品质

香椿种植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丰富人们的餐桌,促进生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我们可以实现香椿种植的高效益,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