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蚂蝗,需关注水质、温度、投喂等日常管理
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很严格,在轻度污水中也能正常生长,但高密度养殖时,水质要保持清洁,并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稻田养殖蚂蝗要坚持每天勤巡塘,注意观察埂堤、防逃墙及注水口、排水口等设施的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
一、2021年蚂蝗养殖技术总体情况蚂蝗养殖在2021年主要关注养殖环境营造、种苗选择、饲料投喂、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多方面技术要点,以确保养殖效益。
蚂蝗为杂食性,主食水体内的微生物、浮游生物,尤其喜食媒蚌肉、猪肝糜,及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用畜禽血拌词料或草粉来投喂,荤素搭配。还可以将螺类或蚌类投放到伺养池中,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蝗摄食。
二、投喂策略投喂饵料时要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就是在每天的上午10点钟左右和下午3点钟左右各投喂一次;定位,就是每天都在沟渠边的固定位置投饵;定质,就是要保证饲料质量,饵料要新鲜,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污染水质;定量,就是要根据水温等情况来调整投饵的数量,投饵量以蚂蝗吃饱为止,要防止投饵过多,腐败变质。
水蛭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和水质,以及水蛭对饵料的要求,都是日常管理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到9~10月份即已长成,可以收捕、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水达到一定的湿度,再进行蚂蝗的人工养殖。这种养殖方法具有省时、省力、易于管理、投资小等特点,在城市和乡村均可饲养。蚂蝗的养殖伺料成本很小,基本上没有成本,几个月管理一次,利用业余时间就可以养殖,养殖几百条蚂蝗就可获利上千元或者更多。
五、稻田养殖蚂蝗的具体操作在稻田插秧和蚂蝗放苗前,要一次性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当水质的肥力下降时,可追施菜籽饼粉,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菜籽饼粉10千克左右,既可以为蚂蝗补充饵料,又可以作追肥,施肥方法可以少童多次。由于蚂蝗的抗病能力很强,再加上稻田的自然生态作用,因此水稻和蚂蝗都极少发生病害,一般不需要用药。
六、水质调节是投料,水蛭主要摄食螺类,吮吸蚯蚓,鱼,蛙及畜,禽等动物的血,人工饵料主要是各种动物的血,米糠及植物饲料等,每667平方米水域可一次性投放螺狮25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供水蛭取食,每周喂1次动物血和其他植物性饲料。
人工养殖水蛭,饵料多以螺蛳为主,螺蛳繁殖率高,投喂后可自行繁殖。一般以螺、蚬、蚌以及动物血都可作为水蛭饵料,因为这类饵料营养全面,尤其是动物血,富含水蛭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将繁殖期间的温度、湿度、投料、水质、繁殖数量等情况,尽量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经验,提高繁殖技术水平。
稻田养殖蚂蝗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养殖项目,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水质、温度和投喂等日常管理环节。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
在广袤的田野间,稻田成为了蚂蝗养殖的理想之地。水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如何在这片水域中实现蚂蝗的丰产,水质调控无疑是关键一环。
稻田蚂蝗养殖,首要任务是确保水质清洁。这需要养殖户每日对水质进行细致的监测。比如,观察水色是否清澈,透明度如何,pH值是否在适宜范围。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比如,可以通过增加注水或更换部分水质较差的水,来改善整体水质状况。
科学施肥:为蚂蝗打造营养盛宴因为人们对蚂蝗养殖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产业正逐渐走向成熟。未来,稻田蚂蝗养殖将在水质调控、养殖技术、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稻田蚂蝗养殖将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