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假尾孢褐斑病是真菌性病害,危害番石榴叶片、果实
内容提要,番石榴是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的果树,是亚热带比较知名的水果之一,番石榴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特别是对土壤没有什么要求,很容易栽培,但是容番石榴是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的果树,是亚热带比较知名的水果之一,番石榴对环境的适
番茄是国际上种植最为普遍的果树之一,番茄营养价值丰富,口味独特,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同时也可以加工成其他的果酱以及果汁等,番茄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培育番茄,有效满足市场对番茄的供应需求。在
番石榴褐斑病为真菌病害,病原为半知菌门尾孢菌属的一种假尾孢菌。摘要:番石榴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造成叶斑、果斑。
关注番石榴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病害的威胁,其中假尾孢褐斑病、叶枯病、日灼病、果腐病、炭疽病以及根结线虫病等是主要的危害。炭疽病会对番石榴的叶片、枝梢和果实造成危害。假尾孢褐斑病,作为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树上进行传播。
番石榴假尾孢褐斑病详解番石榴假尾孢褐斑主要是危害番石榴的叶果,叶片会产生褐色的不规则斑块,边缘不明显,叶片背面产生灰色的霉状物。主要发生在夏季7、8时高温季节,潜伏在病残体与土壤里面的病菌侵入到灼伤的果实内引发病害。
番石榴假尾孢褐斑病的症状 番石榴假尾孢褐斑病的病原菌称番石榴假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球形、褐色,直径26~90;分生孢子梗丛生,不分枝,0~1个隔膜,淡榄褐色,顶端无色,稍窄,9~30×3~4;分生孢子倒棍棒状,直或弯,近无色,基部倒圆锥形,顶端稍钝,3~6个分隔,大小17~77×1.9~3.5。
番石榴假尾孢褐斑病的传播途径病菌以子座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落叶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雨水多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清除病残体 喷洒杀菌剂发病前后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方法 | 效果 | 注意事项 |
---|---|---|
清除病残体 | 减少菌源 | 定期清理果园,防止病菌滋生 |
喷洒杀菌剂 | 杀灭病菌 |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照规定浓度和频率喷洒 |
内容提要
番石榴,作为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果树,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在种植过程中,番石榴褐斑病的出现往往给果农带来不小的困扰。本文将深入探讨番石榴褐斑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我国果农提供实际指导。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病枝,减少菌源。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在发病前后,可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3~4次。
三、案例分析:某地番石榴种植户的防治实践在某地,一位番石榴种植户在2019年遭遇了严重的褐斑病。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种植户在短期内控制了病害的蔓延,并提高了果实品质。
防治前:该种植户的番石榴园中,褐斑病发病率高达60%,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防治后:通过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和化学防治,褐斑病发病率降至30%,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四、未来展望因为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针对番石榴褐斑病的防治技术将更加成熟。未来,有望通过生物防治、抗病品种选育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番石榴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果农带来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