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病害防治:关注茭白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
而影响茭白产量的往往是茭白的病虫害发生,是防治不及时所造成的原因之一。一般在栽培过程当中,常见的茭白病虫害有,茭白锈病,茭白纹枯病,胡麻叶...
病害名称 | 主要危害 | 防治方法 |
---|---|---|
茭白锈病 | 叶片边缘出现黄褐色斑点 | 控制氮肥,增施草木灰等含磷、钾多的肥料,并摘除基部黄叶 |
茭白纹枯病 | 叶片和叶鞘形成水渍状病斑 | 实行3年以上水旱轮作,合理密植,清除下部病叶、黄叶 |
胡麻叶斑病 | 叶片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椭圆形 | 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
茭白纹枯病为菱白常见病,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需注意防治,以免影响茭白产量。茭白纹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云纹状病斑。高湿时,病部生稀疏的淡褐色菌丝体,后形成初白色、渐变为黄褐色的小粒菌核。茭白纹枯病发生特点: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以25~32℃又遇阴雨天时有利发病;连作田土中菌核多,发病重。
茭白纹枯病防治方法:
实行3年以上水旱轮作。
合理密植;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清除下部病叶、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施足基肥,适量施追肥,避免偏施氮肥。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井冈霉素1000倍液。
胡麻叶斑病、锈病、叶枯病、软腐病等是茭白常见的几种病害。那么,这些病害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胡麻叶斑病: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亚门,在茭白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为褐色,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受害叶片由叶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死至全枯死,造成减产。
锈病:茭白锈病通常发生在叶子的边缘,在叶片上散生和条生黄褐色,似铁锈的隆起小斑点,破裂后散放出黄色粉末,即夏孢子。严重时全叶枯黄。
叶枯病:叶鞘上病斑形状与叶片上的相似,但较大。多雨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一分生孢子。该病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而通过气流或雨水溅射进行再侵染。
软腐病:茭白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茭白茎部和叶鞘部位。病部呈水渍状、灰白色,严重时引起茭白腐烂。
防治茭白病害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综合治理。选留抗病品种,做好冬季清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人工剥除黄叶、病叶,同时合理进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保护。
防治锈病的药可选用20%三唑酮、25%敌力脱、40%福星、40%多·硫等;防治胡麻病斑可选用25%使百克、70%安泰生、50%扑海因、10%世高等。防治纹枯病选用5%井冈霉素。
专家提醒,茭白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很多人应该吃过茭白这种蔬菜,与其他蔬菜相比,茭白产量相对较高,如果有足够的水和肥沃的土壤,茭白的产量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所有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害虫和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多茭白种植相关资讯请访问HYPERLINK。
茭白病害防治:关注茭白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如叶斑病、纹枯病等。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聊聊茭白病害防治策略解析吧。
实行水旱轮作,至少3年以上,以减少菌源。
合理密植,通过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清除下部病叶和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施足基肥,适量施用氮肥,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病害加重。
控制氮肥的使用,增施草木灰等含磷、钾多的肥料。
摘除基部黄叶,减少菌源。
使用药剂防治,如20%三唑酮、25%敌力脱等。
胡麻叶斑病防治策略解析胡麻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以在茭白的整个生长周期发生。病斑最初为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
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施用腊肥和发苗肥。
使用药剂防治,如25%使百克、70%安泰生等。
茭白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蔬菜,其病害防治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详细的防治策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还能为农民朋友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