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紫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洋葱紫斑病是洋葱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侵害洋葱叶片、花梗和鳞茎,严重影响洋葱的产量和品质。洋葱紫斑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南方多雨地区,发病更为严重。
症状 | 描述 |
---|---|
叶片 | 病斑 从叶尖开始发生,或在蓟马危害的伤口处形成,初期病斑小,灰色至淡褐色,中央微紫色,有黑灰色的霉状物。 |
花梗 | 病斑很快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呈暗紫色,形成同心轮纹,周围有黄色晕圈。 |
鳞茎 | 湿度大时,病斑扩大到全叶,常使葱叶由下向上变黄枯死或折断。 |
气流传播:洋葱紫斑病菌的分生孢子通过风力传播,使附近的洋葱植株感染。
雨水传播:雨水冲刷病斑,使病原菌随水流传播到健康植株。
接触传播:田间管理过程中,病原菌可通过接触传播到健康植株。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预防洋葱紫斑病的关键。
合理轮作:与非葱类蔬菜实行1至2年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浸种: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小时,浸后及时清洗。
喷雾: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40%大富丹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铜铵合剂500倍液、2%多抗霉素30ppm、50%速克灵30―50克、葱蒜病菌净等药剂喷雾。
六、注意事项
药剂防治时,应交替使用不同药剂,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
洋葱病害新挑战,防治策略显奇效
在农业生产中,洋葱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餐桌。只是,洋葱紫斑病的出现,给这一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针对洋葱紫斑病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为了有效防治洋葱紫斑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等传染源,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
2. 加强田间管理,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栽培,保证洋葱生长环境的健康。
3. 施肥管理,适量施用基肥和追肥,提高洋葱的抗病能力。
3.1 种子处理:使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小时,浸后及时清洗。
3.2 发病初期喷洒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40%大富丹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等,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3.3 增加药液的粘着性:在每10kg药液中加入5-10克中性洗衣粉。
四、案例分析在某地区,洋葱种植户普遍反映洋葱紫斑病严重,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以上防治策略的实施,该地区洋葱种植户的洋葱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具体数据如下:
防治前:洋葱产量平均每亩1500公斤,品质较差。
五、未来展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