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花生种植技术,涉及花生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花生,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农作物,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花生种植技术,涵盖了花生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些关键环节,助您种出优质花生。

花生种植技术,涉及花生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花生种植品种的选择技术
品种名称 生育期 适应地区 特点
白沙1016 120-130天 南方地区 中早熟,抗病性强
鲁花系列 130-140天 北方地区 中大果型,产量高

花生播种时机和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花生的生长和产量。

适时早播:花生生育期较长,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

土壤温度:播种时,5厘米深平均地温应达到12℃以上。

播种深度:覆土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

施肥是花生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底肥:以农家肥、复合肥、磷肥、钾肥为主。

追肥:氮肥作为耖口肥、种肥或苗期追肥。

病害:枯萎病、病毒病、叶斑病等。

害虫:地下害虫、蚜虫等。

防治方法:混配施药,兼治其它病虫。

花生种植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清棵、喷肥保叶等环节。

中耕除草:花生地一般至少中耕三次。

清棵:出苗后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子叶出土。

喷肥保叶:从结荚期开始,如出现早衰叶黄叶面喷施尿素水溶液。

六、花生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机:根据植株长相、荚果发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贮藏方法:注意防霉,保持花生荚果水分降至10%以下。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花生主要病害包括枯萎病、病毒病、叶斑病等,而害虫则有地下害虫、蚜虫等。针对这些病虫害,需在种苗期以地下害虫和枯萎病为主攻对象,同时兼顾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例如,叶斑病防治时,亩用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00克兑水喷雾,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花生播种时,5厘米深平均地温应达到12℃以上。在我县,这一条件通常在3月底至4月初满足。此外,播种时要注意用种量,一般每亩需荚果20公斤左右。晒种是花生播种前的关键步骤,晒果时间一般2—3天,能有效提高出苗率和产量。 花生种植地块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重茬花生会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实行轮作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更大持水量的50%到60%,干旱时适量灌水,避免大水漫灌。 施肥方面,农肥、复合肥、磷肥、钾肥做底肥,氮肥则作为耖口肥、种肥或苗期追肥。花生苗期需氮不多,但正是侧枝发生、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缺氮会影响花芽分化,最终影响产量。 花生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每公顷种植6-7万穴,每穴1-2苗。适当深耕对花生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深耕后花生生育健壮,病害少。同时,花生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清棵,以促进侧枝发育和花芽分化。 花生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地下害虫可用花生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生育期病害可用敌克松拌种。叶斑病防治时,亩用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00克兑水喷雾,能有效控制病害。 花生收获必须从长相、荚果发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一般而言,当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部叶片大部分已脱落,上部叶子变黄时,应抓紧时间收获。同时,注意防霉,确保花生品质。 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花生种植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通过精准的品种选择、科学的土壤管理、合理的施肥策略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花生产量和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花生种植技术,涉及花生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