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大丰收,国家出台保护性收购政策
近年来,我国水稻产量逐年攀升,丰收景象令人欣喜。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国家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性收购政策,旨在稳定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水稻产量再创新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以泰来县为例,水稻种植面积近三年新增了27万亩,目前已增到130万亩。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老魏是泰来县的一位水稻种植大户,今年种了120亩水稻。他算了一笔账,自家承包地每亩种植成本400元,一亩就能挣1400元,40亩承包田就能挣接近6万元。从农民手中流转的土地,一亩还有500元流转费,但一亩仍能挣900元,80亩流转地能挣7万多,这些地加起来就能挣十多万元。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5年,国家在东北地区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水稻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通知》,今年将继续实施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
今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启动了2015年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以2015年生产的国标三等粳稻为标准品,每斤1.55元,相邻等级之间差价为每斤0.02元。这一政策为稻农增收吃上了“定心丸”。
政策效果显著,农民信心满满在政策支持下,大量水稻进入国储库。在泰来县红旗粮库,新建的14座千吨囤也投入使用了,院子里已经装了500多吨新稻。粮库总经理何青山表示,为减少农民排队时间,粮库院内同时开设了五个口卸粮,整个粮库一天能周转80-100台车。
泰来县副县长刘凤德表示,魏海龙这样的水稻种植大户丰产丰收在泰来不是个案。这一方面得益于自然气候条件的适宜,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实施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为稻农增收吃上了“定心丸”。
政策助力粮食安全,未来发展可期为了确保粮价稳定、农民增收、服务国家调控等需求,过去一段时间内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用效果显著,基本达到预期。今年,我国将继续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粮食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农民增收将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国家也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国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年份 | 稻谷产量 | 稻谷种植面积 |
---|---|---|
2018年 | 21000 | 29500 |
2019年 | 21500 | 29700 |
2020年 | 22000 | 29900 |
农村发展,数字先行。在我国,政策护航之下,农民们正迎来丰收的喜悦。本文将带领您走进泰来县,一探究竟。
在政策扶持下,我国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助力农业发展,让农民增收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