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一种节水、高效的水稻栽培方法
在广袤的田野上,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期盼。只是,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较大浪费。如今,一种名为“膜下滴灌”的新型水稻种植技术应运而生,为节水、高效的水稻栽培开辟了新路径。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薄膜覆盖和滴灌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技术具有节肥、节水、增产和降能等多种特点,通过在膜下铺设滴灌的方式,使水稻苗之间的水分尽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优势与效益优势 | 效益 |
---|---|
节水 | 节水60%以上 |
节肥 | 减少化肥使用量 |
增产 | 提高产量 |
降能 | 降低能源消耗 |
据专家介绍,全国有0.6亿亩因水源不足而不能种水稻或歉收的水旱田,如果其中的20%推广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全国可推广面积接近1200万亩,每年可节省水资源60亿立方米以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巨大。
通过多年攻关,天业集团打破水稻水作传统,首创一套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膜下滴灌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2002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新疆天业集团视察节水技术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
推广与应用2014年起,天业集团开始在疆内外进行技术试验及示范,目前已建立膜下滴灌水稻高产示范合作点10个,推广区域包括疆内的伊犁、昌吉、乌苏、石河子等地,以及西北干旱水稻生产区、东北水稻主产区和太湖流域水稻主产区,总面积超过1万亩,产量达到或超过当地传统水田种植水平。
未来展望因为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国水稻种植将迎来节水、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水稻种植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水稻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膜下滴灌水稻技术起源于新疆,它巧妙地利用滴灌系统,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水稻根部,大大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这项技术的诞生,为缺水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了新的希望。以南通市为例,沿海、沿江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传统水稻种植的用工量大,农村劳动力不足。而膜下滴灌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膜下滴灌技术尤其适用于盐碱地。在新疆的盐碱地上种植膜下滴灌水稻,与常规模式相比,每亩节约用水一倍以上。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据数据显示,使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水稻的土地,投入成本包括滴灌器材在内总计约950元,而亩均可节约人力、机力、水肥等费用250元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