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粗毛型长毛兔养殖,了解其基本技术要点

在国际兔毛市场上,粗毛型兔毛及其制品备受追捧,其价格比普通兔毛高出40%左右。我国作为兔毛出口大国,在毛兔育种和生产过程中,以往过度重视产毛量而忽视粗毛比例,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因此,加快粗毛型长毛兔的繁殖与推广,成为我国兔毛产业发展的关键。

粗毛型长毛兔养殖,了解其基本技术要点
养殖技术要点 详细说明
仔、幼兔的早期管理和选育 重视仔、幼兔的早期管理和选育,培育抗病力强、生长快、产毛量高的种兔。
母兔哺育仔兔 母兔哺育仔兔时,每窝以4-5只为宜,出生后18天左右开始吃饲料,逐渐喂给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饲料,如豆浆、牛奶、鲜嫩青草等。
断奶后的幼兔管理 断奶后的幼兔可4-5只一笼群养,一周内将乳毛全部剪去,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
饲养管理 根据种兔大小,合理搭配青、精、粗饲料,每天分两餐喂饲。营养水平要求消化能10-11兆焦/千克,粗蛋白16%-17%。
防疫卫生 每日早晚各打扫笼舍一次,定期洗刷消毒。高温季节室内通风,冬季封闭通道,堵住寒气冷风侵袭。定期注射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
选种配种 选择体大健壮、性欲强、母性好、亲缘远、产毛量高、粗毛率高的兔作种繁殖。采用同质选配,提高后代品质。

以下为我国粗毛型长毛兔养殖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江苏省农科院历时八年培育出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粗毛率高达15.7%,年产毛量高达898克,成为我国兔毛产业的佼佼者。

案例二:某养殖户采用科学养殖技术,粗毛型长毛兔产量提高20%,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选种配种:选择优质种兔,提高后代品质。

饲养管理:科学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防疫卫生:定期消毒、注射疫苗,预防疾病。

仔、幼兔管理:重视早期培育,提高成活率。

种兔早期管理与选育 在培育优秀种兔的过程中,仔、幼兔的早期管理和选育至关重要。培养出的种兔需具备强抗病力、快速生长和高效产毛的能力。为保障仔兔充足乳食,母兔宜每窝饲养4-5只。出生后约18天,开始给予少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豆浆、牛奶和鲜嫩青草。由于仔兔消化力弱,需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初期以母乳为主,逐渐过渡到饲料为主。断奶后,幼兔可每笼4-5只群养,并在一周内剪去乳毛,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饲料选择上,要注重易消化、能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避免因过量喂食导致的腹胀和下痢。

粗毛型长毛兔养殖,了解其基本技术要点

科学饲养管理 针对不同种兔,合理搭配青饲料、精饲料和粗饲料,每天分两餐喂饲。饲料要求具有适宜的消化能和粗蛋白含量,同时,饲料中粗纤维比例需达到12%-16%。幼兔和青年兔处于生长阶段,饲料中可适量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并确保充足的饮水。成年兔及3月龄以上青年兔应单笼饲养。

防疫与卫生 饲养过程中,每日早晚需打扫兔舍,定期清洗消毒笼内壁、垫板和料斗。夏季注意通风,并适当喷洒凉水降温;冬季则封闭通道,防止寒风侵入。为预防球虫病,霉季前后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并定期注射疫苗,以预防传染性疾病。

选种配种策略 培育优良种群的关键在于选种配种。选择体格强健、性欲旺盛、母性好、亲缘远、产毛量和粗毛率高的兔进行繁殖。采用同质选配,即选择性状相似或性能一致的优秀公母兔配种,以期获得优质后代。秋季配种时,由于公兔精子活力恢复较快,可比一般兔提前10多天进行配种繁殖。选留下一代种兔,以春季和秋季所产为宜。

粗毛型长毛兔的养殖,不仅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还需严格的防疫措施和精准的选种配种策略。通过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有望在国际兔毛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