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鸡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类传染病
关键词 | 鸡白痢 | 沙门氏菌 | 流行 | 防治 | 鸡 | 白痢 |
---|---|---|---|---|---|---|
鸡白痢沙门氏菌 | 禽类感染 | 流行病学 | 鸡 | 白痢 | 鸡 | 白痢 |
鸡白痢沙门氏菌也容易在家禽肠道内移植,在加工时污染肌肉,成为人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来源。本病发生突然,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总见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常突然死亡。死亡不见高峰而每天都有鸡只死亡,数量不一。该病病程较长,可拖延20~30d,死亡率达10%~20%。
二、病变特征
鸡只瘦小,羽毛污秽,肛门周围污染粪便、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卵黄吸收不全,卵黄囊的内容物质变成淡黄色并呈奶油样或干酪样粘稠物;心包增厚,心脏上常可见灰白色坏死小点或小结节;肝脏肿大,并可见点状出血或灰白色针尖状的灶性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脾脏肿大,质地脆弱;肺可见坏死或灰白色结节;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显著膨大,有时在肾小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站着闭眼昏睡,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或不食,怕冷喜欢扎堆。突出的表现是下痢,排出一种白色似石灰浆状的稀粪,并粘附于肛门周围的羽毛上。排便次数多,使肛门常被粘糊封闭,影响排便,病雏排粪时感到疼痛而发生尖叫声。有的病雏呼吸困难,伸颈张口。有的可见关节肿大,行走不便,跛行,有的出现眼盲。
三、防治措施
在管理上做好育雏的保温工作,防止温度忽高忽低,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垫料干爽洁净。在药物防治方面,可从进苗的第一天起,使用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以饮水、拌料方式连续投喂5-7天。
我们刚刚完成了小乌鸡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类传染病,特征为腹泻、脱水。的讲解,现在切换到沙门氏菌防控,白痢鸡场解决方案。
沙门氏菌:鸡场白痢的隐形威胁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鸡粪传播,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鸡白痢的症状明显,雏鸡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稀便,严重时可能出现死亡。成年鸡则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腹泻,但产蛋率和受精率会受到影响。
位于浙江省的某规模鸡场,近期爆发了沙门氏菌感染。该鸡场共有鸡只5万羽,其中雏鸡约3万羽。
1. 确诊: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
2. 隔离:将病鸡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清洁消毒:对鸡舍、鸡具、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6. 根除:治疗结束后,持续监测鸡群健康状况,确保无复发现象。
通过以上措施,该鸡场成功控制了白痢沙门氏菌的疫情,鸡只健康状况逐步恢复。
1. 加强鸡场生物安全,严格控制鸡只饲养密度。
3. 选用优质饲料,提高鸡只免疫力。
5. 关注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