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育苗技术,涉及泥鳅繁殖、孵化、培育等环节
泥鳅,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的水生生物,其养殖前景广阔。从繁殖到孵化,再到培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以下,我们深入剖析泥鳅育苗技术,助你掌握高效养殖技巧。
当亲鳅出现追逐现象时,轻压雄鳅腹部,流出精液。若雄鳅催产效果不佳,可剪破精巢,用生理盐水洗出精液。
针对繁殖技术,以下数据可供参考:50~60g雌鳅注射800~1000IU/尾,雄鳅注射剂量为雌鳅的一半。当水温22℃时,亲鳅14小时后便可发情产卵,其中水温在27℃时,效应时间为8~9小时。注射时间最好在12:00~13:00,人工授精时间刚好安排在后半夜。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函、稻田中都能养殖。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
池水放置少量的水葫芦遮阴降温。池的进出水口要安装拦鳅设施,池中要挖鱼溜。育苗池在使用前10天用生石灰0.3kg/m²彻底消毒,放苗前3天换一次水,每平方施0.3~0.5kg的粪肥作基肥,并且灌入20~30cm的水。
泥鳅繁殖1、自然产卵繁殖: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当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杨柳树根、水草等作为鱼巢。
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最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时受精卵在20~28℃的水温中都能孵化,最适水温25℃,孵化即可放入孵化缸、孵化槽,也可放入孵化环道内孵化。水质要求清新,溶氧量要求6.0~7.5mg/L。水温25℃时,大约24小时即可出苗。2天便可摄食,可投喂熟蛋黄,连喂2~3天即可转入苗种培育池。
选择水泥池的原因在于鳅苗阶段,鳅苗还没有钻泥的现象。先在池底铺上20~30cm厚的松软土,并在泥土中混入腐殖质,以利于泥鳅的生长和泥鳅天然饵料的培育。并注入40~50cm的池水,进水时必须用80目的筛卷进行过滤,在培育池的上方,搭建遮阳棚,育苗池的四周最好也围起防护栏。
环节 | 技术要点 | 注意事项 |
---|---|---|
繁殖 | 注射催产剂、人工授精 | 选择健康亲鳅、控制水温 |
孵化 | 消毒鱼巢、控制水质水温 |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 |
培育 | 选择合适池底、搭建遮阳棚 | 提供充足饵料、保持水质稳定 |
在调试泥鳅养殖技术方面,以下案例为您揭示泥鳅繁殖与孵化技术的奥秘。
亲鳅注射与发情时间 池水管理与消毒 自然产卵繁殖与孵化 鳅苗培育与遮阳措施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