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黄鳝产业实现第三次飞跃,探寻其发展历程与现状
从1992年开始,仙桃渔民开始探索水泥池养鳝、稻田养鳝等不同黄鳝养殖方式,最后成功摸索出精养塘网箱养鳝,实现黄鳝产业第一次飞跃。从2003年开始,仙桃渔民又开始探索黄鳝“两年段”养殖,实现错峰销售,渔民收入成倍增长,实现黄鳝产业第二次飞跃。从2012年开始,仙桃市和科研院所合作,引智借智,开展黄鳝仿生态苗种繁育技术攻关,在技术方法上采取有土繁育和无土繁育“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经过近4年的不断探索,攻克了黄鳝苗种繁育这个国际性难题,黄鳝苗种人工繁育技术基本成熟,仙桃市黄鳝产业迎来第三次飞跃。
年份 | 发展历程 | 成果 |
---|---|---|
1992年 | 探索水泥池养鳝、稻田养鳝等不同养殖方式 | 实现黄鳝产业第一次飞跃 |
2003年 | 探索黄鳝“两年段”养殖,实现错峰销售 | 实现黄鳝产业第二次飞跃 |
2012年 | 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黄鳝仿生态苗种繁育技术攻关 | 实现黄鳝产业第三次飞跃 |
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的仙桃市,黄鳝占据上海铜川水产大市场62%的市场份额,具有定价话语权。全市黄鳝网箱养殖面积11.37万亩,网箱240万口,黄鳝养殖户1.1万户,黄鳝养殖从业人员2.67万人,黄鳝产业成为仙桃市渔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黄鳝不只是摆在餐桌上的珍馐美味,更是仙桃乃至湖北农业产业的最大亮点之一。仙桃与黄鳝的缘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张沟镇先锋村探索创新,敢为人先,在全国首创网箱养鳝技术,随后的二十几年间,浮床养殖、稻虾鳝模式等新型绿色高效模式快速发展,带领仙桃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在仙桃,传统方式的人工杀鳝鱼,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近3年,仙桃市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集中参观、教授指导、相互交流等活动,广泛发动养殖户开展黄鳝苗种繁育。通过黄鳝繁育大户的示范带动,打消养殖户怀疑观望的心理,开展黄鳝繁育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开展黄鳝繁育的养殖户由2012年的2家发展到99家,繁育面积由不到100亩扩大到1521亩,繁育网箱由1980口增加到146260口,年繁育黄鳝苗4807万尾,每口网箱平均产苗328尾。西流河卫祥合作社2015年投资1900万元,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黄鳝苗种繁育场,并计划到2017年发展到5000亩,苗种产量1.8亿尾,打造全国最大黄鳝苗种繁育基地。目前,仙桃市已形成一点一面黄鳝苗种繁育区域,大规模集中繁育与小规模自繁自育同步推进。
人工繁育的成功,让仙桃黄鳝产业迎来第三次飞跃。在仙桃采访,探寻养鳝产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我们深深地为来自民间的创新活力所激动。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仙桃市渔民不断创新,摸索出多种有土仿生态生产模式。如稻田有垄模式、池边埋箱模式、稻田间作模式、稻田无垄模式等,这些模式适用于不同基础条件和生产规模的养殖户,充分展示了仙桃市渔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