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福村大棚养蚂蚱,探索致富新途径
大棚里成堆的蚂蚱飞快地嚼着绿色草叶,有人靠近,便都跳跃飞腾起来,耳边尽是沙沙沙的扑腾声。据了解,大棚养殖的蚂蚱品种叫东亚飞蝗,被称作田间的“绿宝石”。
2013年夏天,一直在昆明务工的蒋先进,尝到当地的一个“特色”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鲜味可口的菜肴竟然是自己家地里蹦蹦跳跳的小蚂蚱。抓蚂蚱卖钱、种草养殖蚂蚱、开蚂蚱餐馆……一串串有关蚂蚱致富的思路在蒋先进的脑海中闪过,在务工之余,他便开始收集一些有关蚂蚱的资料,自己经常跑到蚂蚱养殖基地去参观询问。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我国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3种,会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百科达人By:田诗仙 1、蝗虫雄成虫体长35.5~41.5毫米,雌成虫39.5~51.2毫米。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2、蝗虫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仅诸如日本黄脊蝗、短脚斑腿蝗等少数种类以成虫越冬。在1年中发生...
灰蝗虫习性,灰蝗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灰蝗虫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现在所养殖的蚂蚱基本上是供不应求,要是养殖规模扩大了,就会有专门的公司上门收购,销路不用愁,经济收入非常可观。同时可利用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坡种植蚂蚱食用杂草,增加村集体收入。”蒋先进说。
7月29日,走进河北省阜平县王林口镇辛庄村的蚂蚱养殖基地,一排排大棚使用透气的纱网和塑料膜覆盖,出入口处装有拉链,看上去好像巨型蚊帐。拇指...
2014年,他返乡当选了群福村主任,利用周边荒废的土地发展起蚂蚱养殖。蒋先进心中清楚,要想让村民接受这“荒唐”的事,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他一边自己实践摸索,在自己家地里建起3个蚂蚱养殖大棚,一边带领村民到昆明蚂蚱养殖基地参观学习,让村民们了解蚂蚱的市场行情。半年多的时间里,已有3户农户加入到蚂蚱养殖队伍中,养殖大棚从起初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个。
大棚内,成群的蚂蚱在养殖池里活蹦乱跳、大嚼绿色草叶,黄和绿成了跳动的颜色,一旦感受到外界的任何动静,它们就会立刻飞起来。池边,28岁的高...
蝗虫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咬人,出现蝗灾时就有可能会咬人。蚂蚱会咬人吗,视情况而定。蚂蚱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咬人,出现蝗灾时就有可能会咬人。蝗虫是以植物为食的昆虫,咬人有可能是它把人当成了植物所以才会进行攻击。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
,蚂蚱集食用、药用、滋补于一身,其人工养殖前景广阔。许多大型饲料厂家还用蚂蚱干品磨成粉做动物饲料添加剂。现在蚂蚱的市场价格每斤可达到40至60元,并且蚂蚱的繁育能力较强,生长也很迅速,每50天可养殖一期,一年可以养四期,棚产60斤左右,每棚收益在3000元左右。
贵州省水城县盐井乡群福村出了新鲜事儿:村主任蒋先进竟然专门建起大棚来养蚂蚱。群众一度都认为他做了件“荒唐”事,可小蚂蚱却为蒋先进带来了大效益。
2、蚂蚱,植食性昆虫,具咀嚼式口器,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3、蚂蚱又名蝗虫,它不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锰等元素,还是治病良药,能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集食用、药用、滋补于一身,没有任何与合成毒素有关物质,而且许多大型饲料厂家都需...
蚂蚱品种 | 体型特征 | 食用价值 |
---|---|---|
东亚飞蝗 | 体长35.5~41.5毫米,绿色或黄褐色 | 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锰等元素 |
亚洲飞蝗 | 体长39.5~51.2毫米,绿色或黄褐色 | 具有食用、药用、滋补价值 |
西藏飞蝗 | 具体特征待查询 | 具体食用价值待查询 |
在群福村大棚养蚂蚱,探索致富新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群福村大棚养蚂蚱,案例解析致富路。
绿色大棚中的金色机遇
在河北省阜平县王林口镇辛庄村的群福村,一片绿意盎然的大棚里,成群的蚂蚱在草叶间跳跃,它们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蒋先进心中的致富密码。2013年夏天,蒋先进在昆明务工时,无意中尝到了用蚂蚱制作的美食,这个小小的昆虫,在他心中种下了改变命运的种子。
从好奇到实践,从质疑到跟随
蝗虫,俗称蚂蚱,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广泛的应用。蒋先进了解到,蚂蚱不仅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还能成为农业害虫的天然克星。于是,他开始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甚至在自家的地里建起了三个养殖大棚,开始了他的养蚂蚱实验。他的行动引起了村民的广泛关注,一开始,大家对他的想法并不支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荒唐”之举。只是,蒋先进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坚信自己的选择。
半年多时间里,蒋先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养殖大棚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了20余个。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蒋先进的成功,纷纷加入到养蚂蚱的队伍中。如今,群福村的蚂蚱养殖已形成规模,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新途径。村民们纷纷表示,多亏了蒋先进的勇敢尝试,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蚂蚱养殖,效益显著
创新思维,开拓未来
群福村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蒋先进的成功,正是这种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蚂蚱养殖将成为更多地区的致富新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