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冬季野鸡管理技术,关注保暖、饲料和疾病预防

野山鸡的饲养治理与疾病预防——育雏期饲养治理

冬季野鸡管理技术,关注保暖、饲料和疾病预防
雏鸡饲养治理要点 具体措施
适时开水、开食 雏山鸡应在出壳24小时内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世纪维它或0.1%的高锰酸钾。
开食饲料要求 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强而便于啄食的精料为宜。
预防雏山鸡暴食暴饮 预防雏山鸡暴食暴饮,造成消化不良。
每日喂食量 02周每天喂6。

一旦管理不当,是很容易导致鸡受到刺激,从而患病或死亡,因此小编在此提前打好预防针,讲解下在冬季养鸡要注意以下四个关键点。

饲料——冬季特别关注

在寒冷的冬季,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山鸡舍的保暖工作,以确保山鸡的健康和生长。合理的管理将有助于提高山鸡的生长效率和产蛋率。

导读:冬季由于气候低温寒冷,因此鸡群的抵抗能力也会比较弱,因此需要养殖人员更加的管理用心。

冬季通风要考虑到温度问题,一般在通风前,前提高舍内温度,通风时不可一下通得过大,避免舍内温度降得过低。保温的措施比较多,如对鸡舍进行修缮,...

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是鸡呼吸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把由呼吸系统引发的疾病叫呼吸道综合症,一般是由鸡枝原体,大肠杆菌,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支传喉病毒,鸡嗜血杆菌和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引发的鸡呼吸道病的总称

其饲养管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即育雏期、青年期和成年产蛋期。冬季适当多喂高能量的玉米等饲料。

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适时开水、开食

开食饲料要求

预防雏山鸡暴食暴饮

每日喂食量

疾病预防: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要加强山鸡舍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

饮水管理:冬季气温低,饮水容易结冰,因此要确保山鸡有足够的清洁饮水。

想让山鸡长的更好,就必须严格的遵循一些条件,冬天饲养山鸡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进苗时间

按消费习惯,雄性肉山鸡95日龄~105日龄上市,体重2斤~3斤,羽毛丰满,出现“七彩”外观;而雌性肉山鸡上市要求不严格,体重约为1.5斤~2斤,所以常以公鸡为准计算上市日龄。

冬季,野鸡的管理工作重点是温湿度控制、通风换气、疫病控制三个方面。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温差大,寒风凛冽,保温工作是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野鸡舍内温度要求:1日龄~3日龄为35℃~34℃,4日龄~7日龄为34℃~32℃,2周龄为31℃~28℃,3周龄为26℃~24℃,4周龄为23℃~22%。一个月后可以保持在18℃左右。保温的措施比较多,如对鸡舍进行修缮,适应保温材料,封堵通风处,提高日粮能量饲料含量,增加饲养密度等。

根据养殖场自身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疫情等情况,制定并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另外,定期对环境、鸡舍、用具等消毒。在日粮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提供全面的日粮,保证营养物质的丰富性和充足性。

野鸡常见的细菌疾病有霉形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其中以霉形体、大肠杆菌病及其并发症最为突出。常使用的药物有泰乐菌毒、泰妙菌素等。在使用药物是,如果日粮中添加了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等药物,不能使用泰妙菌素。对于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病混合感染,可用泰乐菌素与庆大霉素合用饮水。

冬季野鸡管理技术,关注保暖、饲料和疾病预防。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冬季野鸡保暖与疾病防控策略。

在野山鸡的养殖过程中,育雏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为确保雏鸡健康成长,我们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雏鸡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始开食,提前饮水,确保饲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且适口性强。同时,预防雏鸡暴食暴饮,导致消化不良。例如,在本地某养殖场,育雏期的雏鸡成活率通过科学开食管理,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冬季气温骤降,保暖成为山鸡舍管理的重中之重。合理的保暖措施不仅能保证山鸡的健康,还能提高其生长效率和产蛋率。以某养殖场为例,通过采用先进的保温材料和封闭通风口,鸡舍内温度得以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生率,同时提升了产蛋率。

冬季野鸡管理技术,关注保暖、饲料和疾病预防
冬季山鸡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通风换气同样不容忽视。通风的目的是降低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预防呼吸道疾病。某养殖场在鸡舍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通风换气,采用自然通风和负压通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空气质量。此外,通过控制通风时间和强度,有效避免了舍内温度过低的问题。

科学免疫与消毒:构建健康养殖环境 常见疾病防控:针对性治疗与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冬季野山鸡的饲养过程中,保暖、通风、免疫、消毒和疾病防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山鸡的健康成长和养殖效益的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