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种植果腐病是常见病害,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海南不同种植户和企业在菠萝蜜病虫害控制过程中不对症施药,使用剂量、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不合理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由此带来菠萝蜜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尽如人意。先后发现引起菠萝蜜果腐病的1种新病原菌帚梗柱孢霉和1种新的菠萝蜜害虫菠萝蜜素背肘隆螽。
病害名称 | 症状 | 病原菌 |
---|---|---|
菠萝蜜软腐病 | 病部初呈水渍状,很快 为褐色软腐,病部表面长满白色粗毛状的孢子囊梗和黑色小粒点孢子囊。 | 匍枝根霉菌 |
菠萝蜜红粉病 | 病部表面有一层霉状物,初为白色后为淡粉红色。 | 粉红单端孢菌 |
菠萝蜜酸腐病 | 果实受害部位褐色变软,表面有一层白色的霉层,果实内部很快变褐软腐,并有汁液流出,散发出酸臭味。 | 白地霉 |
菠萝蜜果腐病为害木菠萝幼果及成熟果,以成熟果受害为重,在收获存放期常常造成烂果,一般病果率在10—20%,个别严重的可高达80%,是木菠萝果熟期的重要病害,特别在海南岛发病尤重。
肥料2、适时疏花疏果,喷药防治虫害,收获果实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熟期可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者是50%的速克灵,每7~10天喷1次。
而果腐病对于菠萝蜜而言是一种严重且又普遍的病害,在花和果实都被危害到的同时,也会对生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果腐病,那么可以加强栽培的管理,在冬季的时候适当的修枝。应该去使用一些农药,因为农药能够学到一个非常好的防治作用,能够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而且能够很好的改善这样的情况,而且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用到,不会对菠萝蜜造成一点伤害。
菠萝蜜果腐病病原菌为囊孢壳菌。病害发生适宜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0%以上。在果实染病后会在果皮的表面产生褐色的病斑,然后逐渐 延伸软化。
菠萝蜜种植过程选苗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品质和产量的提升。菠萝蜜属于热带水果,也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深得大家的喜爱。菠萝蜜营养丰富,市场价格比较可观,一般分布在南方地区,种植面积较广。
3、菠萝蜜酸腐病:果实受害部位褐色变软,表面有一层白色的霉层,果实内部很快变褐软腐,并有汁液流出,散发出酸臭味。
第2年春,气候条件适宜时,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来源,侵染菠萝蜜的幼果由于幼果的抗病性较强,故病菌侵入后潜伏在果内,待果实开始成熟时,抗病性较低时便陆续出现症状。菠萝蜜蒂腐病的病菌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枝及病果上越冬。
因此,防治三种果腐,在田间要注意防治为害果实的害虫,要小心采收,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收果后,果实用40%特克多胶悬剂500-800倍液侵泡5-6分钟,凉干后,用纸单果包装,可防止病菌相互接触传染。
上述三种病原菌都是属于弱寄生菌,它们的侵染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只侵染寄主抗病性较弱的生长阶段。所以三种病害都是为害成熟果较多,一般很少为害青果,因青果阶段抗性较强。二是一般只能从伤口或自然孔侵入寄主内。因此,病害的发生与果实表面的受伤情况关系很大。运输时,病果可相互接触传染。
菠萝蜜果腐病感病初期果皮发作茶褐色病斑, 后安排变软,病斑中部渐变深褐色或黑色,在果皮多角形瘤状突起的表面上发作许多黑色小点,严重时连成一片。遇湿润时即散出很多白色至黑色条状物。病菌延及果柄,果实易...
菠萝蜜果腐病是影响菠萝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这种病害不仅侵害果实,还会影响植株生长,给种植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引起菠萝蜜果腐病的病原菌包括帚梗柱孢霉和菠萝蜜素背肘隆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菠萝蜜软腐病主要侵害成熟果实,表现为果皮水渍状,随后 为褐色软腐。针对这一病害,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及时摘除病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并非孤立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摘除病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地将菠萝蜜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为菠萝蜜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