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白兰瓜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病害概述 白兰瓜霜霉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最终使白兰瓜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二、发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白兰瓜霜霉病的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淡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后呈现多角形黄色斑块。叶片背面呈霜霉状,病斑多时叶片向上卷曲,最终导致叶片枯死。此病害是由假霜霉病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通过风雨、气流、昆虫等传播。 三、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 - 避免与瓜果蔬菜连作; - 合理排灌,控制田间湿度; -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 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 植物杀菌 发病初期,可用小尖椒、生姜或大蒜各0.2kg捣碎,包于纱布中,置入50kg水中滤出汁液,混匀后喷施。3天后再喷1次,之后每7天喷1次,再连喷2-3次。 白兰瓜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抗病能力降低,应于此前开始施药预防。可使用以下药剂: - 37%多菌灵草酸盐可溶性粉剂800倍液; - 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 50%扑海因1500倍液; -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 72%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 90%疫霉灵400倍液等。 白兰瓜开花后,亩用尿素0.2kg、白糖0.5kg,对水40-50kg叶面喷施,每5-6天1次,连喷4-5次。也可亩用"高美施ua-102营养素"等有机活性液肥500倍液50-70kg喷施于叶面及根部土壤,7-10天1次,连喷2次。另外,使用3kg生石灰对水50kg,浸泡24-48小时,滤出清液喷施,既能杀菌,又能促进根系吸收养分。 白兰瓜霜霉病的防治应结合多种措施,采取综合性防治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以下表格列出了几种常见农药对白兰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白兰瓜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药剂名称 防治效果 备注
多菌灵草酸盐 90% 高效低毒
代森锌 80% 高效低毒
扑海因 85% 中等毒性

建议在防治过程中,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白兰瓜霜霉病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的了解,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白兰瓜产量和品质。同时,注意结合农业防治、植物杀菌、化学防治和营养防治等多种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白兰瓜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部分完成,下一步是白兰瓜霜霉病防治新策略。

在白兰瓜种植过程中,农业防治是基础。选择抗病品种,避免与瓜果蔬菜连作,确保种植多样性。合理排灌,控制田间湿度,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病害滋生。此外,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为白兰瓜提供充足的营养。最后,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

白兰瓜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白兰瓜霜霉病主要侵害叶片,自上而下发展。发病初期,叶片叶脉间出现淡黄色斑块,随后形成多角形黄色斑块,叶背呈霜霉状。病斑多时叶片向上卷曲,最终焦干枯破碎。瓜蔓自下而上干枯、死亡。此病由假霜霉真菌侵染所致,病株残体带菌,温室内越冬,病菌靠风雨、气流、昆虫等传播。湿度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叶面上有水滴和水膜条件下,温度在16~20℃时,病菌就能侵染发病。

发病初期,可使用小尖椒、生姜或大蒜捣碎后包于纱布中,置入50kg水中滤出汁液,混匀后喷施。此外,化学防治也是关键。白兰瓜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抗病能力降低,应提前施药预防。可选用37%多菌灵草酸盐、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等药剂进行喷施,每7-10天1次。发病高峰期发现病叶或病株,立即用72%农用链霉素连喷2-3次。

白兰瓜开花后,亩用尿素、白糖叶面喷施,每5-6天1次,连喷4-5次,或使用有机活性液肥喷施于叶面及根部土壤。同时,用生石灰浸泡后滤出清液喷施,既能杀菌,又能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和养分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利用,增强抗病能力。

5、实际案例分析

6、未来展望

因为白兰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霜霉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应加强抗病品种选育,提高白兰瓜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结合农业防治、植物杀菌、化学防治和营养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白兰瓜霜霉病综合防治体系,为白兰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