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锹额夜蛾为害茭白,需了解其特点及防治方法
茭白,作为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以其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在茭白种植过程中,茭白锹额夜蛾的侵害却让不少种植户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茭白锹额夜蛾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茭白锹额夜蛾是一种以幼虫为主害的害虫,其为害状与螟害相似,表现为枯鞘、枯心。一般受害田的株受害率达30%~40%,重发田在60%~70%,甚至绝收。
1. 清除杂草与摘除老叶茭白锹额夜蛾的虫卵往往藏在茭白附近的杂草中,因此,清除茭白附近的杂草是防治的第一步。此外,摘除茭白的老叶也能减少蚜虫的虫卵数。
2. 灯光诱蛾预测在田间以2龄幼虫为主期,利用灯光诱蛾的方法进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 喷洒农药防治在此期间,每公顷可用杀螟松2.25kg、三唑磷2.25kg、久效磷1.2kg,各掺水2250kg进行喷洒。这样可分别达90.3%,88.1%,92.5%的防治效果。
三、防治案例分享李先生种植的茭白就是高笋,也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茭白的亩产远超一般蔬菜,在生长较好的情况下,一般在亩产1500kg左右。只是,在病虫害严重时,会导致减产、降低品质,甚至绝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先生采用了上述的防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茭白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亩产达到了1800kg,比往年增加了20%。
茭白锹额夜蛾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经验,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广大茭白种植户有所帮助。
防治方法 | 效果 |
---|---|
清除杂草与摘除老叶 | 减少虫卵数量 |
灯光诱蛾预测 |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喷洒农药防治 | 有效降低害虫数量 |
茭白锹额夜蛾为害茭白,需了解其特点及防治方法。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茭白害虫防治策略解析。
李先生发现,清除茭白附近的杂草、摘除老叶,可以有效减少蚜虫的虫卵数量。在蚜虫高峰期,他会定期剥除老叶,并喷洒专业的除虫剂进行防治。这样的做法,不仅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还提高了茭白的产量和质量。
在浙江省舟山市,茭白锹额夜蛾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防治这种害虫,当地农民采用了灯光诱蛾预测的方法。在田间以2龄幼虫为主期,即初见茭白心叶青卷为害状时,每公顷使用杀螟松、三唑磷、久效磷等农药进行喷洒防治。这种方法的实施,使得防治效果显著,防治区比对照区增产95%以上。
具体操作中,农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药的种类和用量,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长绿飞虱防治技巧:刺吸类害虫的克星长绿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刺吸类害虫,它们会吸取茭白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色至浅褐色或棕色斑点,最终叶片干枯。为了防治这种害虫,农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在害虫发生初期,及时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最后,通过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长绿飞虱的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茭白的正常生长。
茭白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茭白病虫害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高效。例如,利用生物农药、生物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防治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茭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