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绿地变身私家菜园,豆角茄子取代月季牡丹
同时,金石移民新区小区楼前的人行道树下也被种满了各种蔬菜,可谓是见缝插针,俨然把这些公共绿地当成了私家菜园。经记者探访发现,华江移民新区的金华东街和金华西街的绿化带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被分割成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菜地,种上了茄子、韭菜、油菜、辣椒等蔬菜。自2022年一季度始,部分一楼住户私自侵占公共区域绿地并扩建私家花园,还有部分业主将小区公共设施纳入...
“起初看到有位住户围起栅栏种上了蔬菜,我还觉得挺有生活情趣,谁知其他居民纷纷效仿,展开了一场‘圈地运动’,很多一楼的业主在门前围起了栅栏,有的甚至用砖砌了小围墙。”杨烨说,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进了小区便调侃小区的“乡村情调”,让他有点难堪。
3年前,杨烨在多番比较后选择了月桂庄园小区:道路宽敞、绿化面积大,而且有家人喜欢的人工湖。“可是,如今宽敞的道路上业主随意停车,公共绿化区域大部分变成了私家菜园,连人工湖边上的月季花也被一些业主移到了自家门前。”
种菜为何成为趋势?一些小区居民为什么喜欢在草坪上开垦菜地?小区绿化该如何管理?近日,我们采访了部分居民。
种菜是部分回迁户原有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想改掉并不容易。有人建议尊重回迁户原有生活习惯,在小区内开辟专门的空地供有需要的居民种菜。只是,这个方案只有在小区土地资源足够丰富时才能施行,而且如何选择场地也面临不少难题,还要考虑周边居民的意见。
执法与管理的困境双山街道执法中队工作人员肖震介绍,由于附近绿地面积较多,私自圈占绿植、侵占绿地行为时有发生,对这类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接到市民投诉后,市城市管理局相关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发现在该小区西门附近一处绿化用地上,外部四周是整齐规划栽种好的绿植,里面被人用围栏圈占起来种上了地瓜、豆角等蔬菜。
该小区共有居民1000多户,前期居民圈地种菜现象比较多,小区内公共绿化...
邻里关系的考验人民视觉丝瓜、南瓜、豆角、辣椒……如今,不少小区的绿化带,被开垦成一畦畦菜地,影响小区环境,干扰居民生活,这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当初买房时就看中了小区环境优美,我和家人觉得住在这里会特别舒服,可如今,一些住户在楼下绿地围起了菜园子,私搭乱建一通下来,哪还有什么优美舒适可言?”家住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月桂庄园小区的杨烨无奈地说。
“绿地是大家的,菜园是个人的,不应该为了自己,侵害其他住户的合法权益。”在王雪看来,在自家阳台上种植小盆蔬菜,既能吃到无污染新鲜菜,又不影响其他人和小区环境,或许是个好办法。
社区治理的挑战朱玉霞向小区的园林工人建议加强绿化管理,园林工人说:“白天年轻人都去工作了,家里的老人其实很孤单,看到他们种菜时忙碌的身影和充满成就感的神情,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这样的田园风光悄悄出现在水电路一个老公房小区的公共绿地内。淞南新村的绿地里,不时可见用篱笆围起的一个个“小菜园”,偶尔还能见到鸡鸭...
“我们小区大部分是回迁户,人口密度比较大,现在的情况是绿地就那么大,想要种菜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建起更多小菜园,小区的草坪不断被侵占,植被覆盖不见了,黄土地暴露出来。”更让王雪感到无奈的是,为了保证自己菜园的收成,很多人给自家菜园施了肥料。“到了夏天,只能关上窗子防止臭味飘进来。”
讲完了公共绿地变身私家菜园,豆角茄子取代月季牡丹。,我们再聊聊社区菜园兴起,绿色生活新风尚。
在金石移民新区,一幕幕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悄然兴起。人行道旁,原本的空地被改造成了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菜园。这些菜园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引发了关于绿色生活新风尚的讨论。
起初,这种转变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只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其中,甚至有些居民将公共绿地当作了私家菜园。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小区的面貌,也引发了关于公共资源利用和邻里关系的思考。
这种变化让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拥堵,公共绿化区域也变得杂乱无章。更有甚者,一些业主将小区公共设施纳入自家菜园,引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尊重习惯与规范管理:寻找平衡点 未来展望:绿色生活新风尚尽管社区菜园的兴起带来了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推动了绿色生活新风尚的形成。未来,如何在尊重居民生活习惯的同时,规范管理公共资源,将成为社区管理的重要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