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菌核病是韭菜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作者:畜养先锋•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7
韭菜菌核病是韭菜常见病害之一,各菜区普遍发生,露地、保护地栽培韭菜均可危害,保护地栽培重于露地栽培。通常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发病危害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直接影响产量。
韭菜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假茎”。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借助灌溉水和雨水溅射传播,菌核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田间病害...
韭菜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危害。过去有些地方由于盲目施用国家在蔬菜上明令禁用的剧毒农药,造成韭菜体内的农药残留量超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韭菜常见的病虫害有灰霉病和韭蛆,目前可通过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表格方法 | 具体措施 |
---|---|
选用抗病品种 | 根据各地市场特点、消费习惯引种抗病新品种。 |
轮作换茬 | 发病地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2~3年,避免连年种植。 |
加强管理 | 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合理密植、防止种植过密;科学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定期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早生快发、缩短割韭周期,增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集中深埋或销毁。 |
药剂防治 |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
韭菜菌核病的防治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部。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初变褐色或灰褐色,后腐烂干枯,田间可见成片枯死株。后期病部产生棉絮状菌丝及由菌丛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幼嫩菌核乳白色或黄白色;老熟菌核茶褐色,致密坚实,表面光滑,易脱落。
防治韭菜菌核病,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加强管理、药剂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韭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韭菜产量和品质。
李先生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引进了抗病能力强的韭菜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对菌核病有较强的抵抗力,为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李先生注重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他还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过密,为韭菜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 轮作换茬为了减少菌核病的传播,李先生在发病地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2~3年,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
二、韭菜常见病害的防治技巧灰霉病主要危害韭菜叶片,表现为白色霉层。防治时,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
因为科技的发展,韭菜病害的防治将更加精准和高效。未来,有望通过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技术,实现韭菜病害的彻底根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