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危害红薯叶片的细菌性病害
红薯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为甘薯叶点霉,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害主要侵害红薯叶片,表现为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为红褐色,后期转为灰白色至灰色,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严重影响红薯的生长和产量。
红薯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种子内外也可带菌。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使用带菌种子出苗就可引起发病。土壤中越冬病菌借雨溅射传播至苗上引起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病菌,通过风雨传播,病菌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田间再侵染频繁,病害发展很快。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早沙葛、迟沙葛、顺德沙葛等。
实行红薯与禾谷类作物4年以上周期轮作,不选4年内有线虫史的地块。
清洁田间,注意铲除田间杂草,尤其豆科杂草。
发现初始病株立即喷布药剂,药剂可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或0.5:1:100波尔多液。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及时摘除初始病叶。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深埋或烧毁。
四、案例分享某红薯种植户在2019年秋季种植红薯时,发现部分地块出现细菌性叶斑病,导致叶片大量干枯,产量下降。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该种植户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红薯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红薯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红薯产量的病害。了解其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有助于种植户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病害的发生和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确保红薯叶片的健康生长。
在红薯种植过程中,叶斑病是一个常见的难题。本文将为你揭示一种全新的防治策略,助力红薯丰收。
为了有效防治红薯叶斑病,以下策略值得尝试:
种子处理:选用抗病良种和无病种苗,严格检疫,控制病害传播。种子播前晒种,并用硫酸链霉素500毫克/升浸种2个小时,进行种子消毒。
四、未来展望:持续优化,共筑丰收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红薯叶斑病的防治方法将更加多样化、精准化。我们期待,通过共同努力,为红薯产业创造更多丰收的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