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在长江中上游产卵,繁殖行为独特
长江,这条蜿蜒千里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奇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探寻中华鲟的独特产卵之旅。
生态价值 | 繁殖特点 | 保护现状 |
---|---|---|
维持生物多样性 | 溯河洄游产卵 | 种群数量持续减少 |
调节气候 | 产卵期在秋季 | 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
保护生态平衡 | 产卵场位于中上游 | 人工繁殖需持续进行 |
中华鲟,这种以“中华”命名的鱼,出生在长江中上游,生活在黄海、东海。作为三峡集团的科研人员,陈磊所长对中华鲟的研究已有多年。他说:“中华鲟9-14岁成熟时,能凭借其神奇的辨识能力,在苍茫大海上准确找到长江口,夏秋时节结伴逆流而上,回长江中上游产卵。”
中华鲟的繁殖行为独特,它们平时栖息在海中觅食成长,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至翌年秋季,繁殖群体聚集于产卵场繁殖,产卵以后,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
整个繁殖过程需要15个月以上。每当秋季来临,成群的中华鲟会从大海启程,逆流而上,历经艰辛,只为回到长江中上游的故土产卵。
中华鲟的产卵行为对于长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们是长江中的旗舰物种,具有生态风向标的作用,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一旦中华鲟种群受到破坏,会引发生态环境的蝴蝶效应。
只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持续减少,野生资源濒临灭绝。2013年,野生中华鲟的自然繁殖首次出现中断现象,2015年 中断,2017~2022年更是连续3年中断。最近3年来,成功洄游到产卵场的中华鲟亲本只有20~30尾,但是很遗憾,这些繁殖群体都没能成功产卵。
为了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专家们正在努力探索人工繁殖技术,以期恢复野外种群。2019年,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成功实现了中华鲟从室内人工繁殖走向野外自然产卵,为长江鲟实现自然繁殖、恢复重建野外种群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为长江生态保护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让我们一起为中华鲟的繁衍生息尽一份力,共同守护长江的生态之美。
中华鲟和恐龙一同生活在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白垩纪,比神话故事中的修炼千年还要多上好几个“零”。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中华鲟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中华鲟自身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既是介于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孙荣刚摄 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通讯员谢泽
A、正确 B、错误 正确 ... +2 经验
中华鲟在海洋中肥育,在江河上游产卵繁殖。0 2020.12.24 其他考试分享举报
长江鲟鱼繁育挑战与突破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
长江中的中华鲟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当年新进入长江的中华鲟,另一部分是上一年就进入长江并且在长江中产卵繁殖的中华鲟,因此长江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