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鱼苗培育:探讨鲶鱼幼鱼生长环境与养殖技术
鲶鱼,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淡水经济鱼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近年来,因为鲶鱼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鲶鱼鱼苗培育成为了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鲶鱼幼鱼生长环境与养殖技术,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环境因素 | 适宜条件 |
---|---|
水质 | 清澈、无污染、溶氧充足 |
水温 | 18-28℃,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
溶解氧 | 5mg/L以上 |
底质 | 平坦、松软、不易淤积 |
选择面积1~5亩为宜,池深1.5m以上,池内无杂草,池底平坦,不渗漏的池塘作为鱼苗培育池。
2. 清塘消毒鱼苗入池前10天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粉5~10kg。消毒2天后,注水0.6~0.8m深。
鱼苗入池前5~7天,每亩施腐熟发酵的鸡粪500kg,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施粪肥时,还要拌入生石灰,为加快鸡粪发酵速度,可将鸡粪集堆,用塑料布封严。
4. 投喂管理捞水蚤投喂,暂养2~3小时后,将鱼苗放入池中,沿池边全池多点放苗。放苗前,在池塘岸边浅水处,布置遮荫物体,如水草、草帘、棕榈皮等,为鱼苗提供隐蔽物,鱼苗在隐蔽物下面栖息。
Word鲶鱼养殖方法鲶鱼种类比较多,常见的就是土鲶鱼胡子鲶大口鲶鱼,主要特征是长的快,大口鲶鱼对水质要求低,野生比较多,但是也有许多人工养殖,其中以胡子鲶为佳,养分很好,价格也好,所以今日就主要介绍胡子鲶的养殖方法,该怎么养殖,有什么要留。
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产。
鱼苗培育阶段易患斜管虫病,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全池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合剂,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5g、硫酸亚铁0.2g;二是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用福尔马林100g。
在我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
鱼苗入池前3天,利用池塘内培养的浮游动物作为食物。若浮游动物不足,可从其他池塘捞取水蚤。第四天开始,投喂水蚯蚓和鱼糜,投喂量为每亩水面5至10公斤,根据鱼苗的进食情况灵活调整。
本地鲶鱼杂交与优势近年来,当地鲶鱼与黑龙江怀头鲶的杂交品种受到关注。这种杂交鲶鱼既继承了怀头鲶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又具备本地鲶鱼抗病能力强的优势。
鱼苗放养与管理每亩放养怀头鲶鱼苗3至5万尾。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放苗,并在鱼苗入池前进行暂养。通过科学管理,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促进其快速生长。
在鱼苗进食时,注意不要过度投喂或浪费饲料。掌握大口鲶鱼的养殖环境、饲养技巧和繁殖技术,对于提高鱼苗成活率和产量至关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