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鳙鱼苗种放养,需了解适宜密度、水质及生长习性

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鱼产力:富营养型水库30~40,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放养密度:富营养型水库110~140,中营养型水库80~110,贫营养型水库50~80;鲢鱼的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35~40,中营养型水库30~35。

鳙鱼苗种放养,需了解适宜密度、水质及生长习性

周围有健康的水源能够及时的提供,这是必备的第一个条件,一般在鱼苗放养之前,需将池塘的水全部排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也是非常...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库具有是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

在确定放养密度时,可参照历年来苗种的放养密度、生长状况及商品鱼产量等因素综合考量。苗种密度投放过高,则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经常性缺氧浮头...

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鳙鱼苗种暂养期间做好饵料投喂、水质监测、水交换处理、病害防治处理、鳙鱼苗种生态状况的记录、养殖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等日常工作的管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

单位面积产量低,总体效益也低,也表明放养量过稀,必须适当增加放养量。对于专业养殖苗种放养不当有两个表现如下:1.放养密度小苗种密度投放过低,浪费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单产低,效益可能不好。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鱼类生长良好,浮头较少,饵料系数低于一般水平,则证明放养密度合理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通过科学调整养殖方式,确保水质稳定,以及合理选择饵料和苗种,养殖户将能更好地推动鳜鱼养殖的发展。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从鳙鱼苗种放养,需了解适宜密度、水质及生长习性。过渡到鳙鱼养殖攻略:密度、水质与习性解析,我们开始新的讨论。

水质管理:水库养殖的关键要素
鳙鱼苗种放养,需了解适宜密度、水质及生长习性
放养技巧:水温与温差的控制 检疫与消毒:预防为主,确保健康 放养密度与搭配:科学规划,高效养殖 苗种密度:平衡资源与产量

苗种密度过高会导致氧气不足,影响生长。密度过低则浪费资源,降低单产。养殖户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苗种密度。

放养地点与天气:选择适宜环境 放养时间:冬季或初春,最佳时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