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稻田养黑斑蛙,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项目 内容
养殖模式 稻蛙综合种养
主要动物 黑斑蛙
经济效益 提高5~8倍
环境保护 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红山告诉记者,这里有40亩育种池暂养幼苗,经过四到五周的饲养,然后再投放到稻田里进行稻蛙混养。

稻田养黑斑蛙,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姜堰区农委林业高级工程师华芳强调:“黑斑蛙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养殖和销售必须先到农委申请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文书,待得到行政许可批准后才能开展,确保得到合法驯养合法销售,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投资和扩大养殖规模。”

黑斑蛙的人工驯养由来已久,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养殖规模较大,且多为稻蛙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渔发〔2020〕15号文件指出,黑斑蛙等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现将其关键技术如下:

黑斑蛙稻田高效养殖是高效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稻田害虫是蛙类的主要食物源,在稻田养殖,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且根据生态养殖理...

黑斑蛙的人工驯由来已久,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养殖规模较大,且多为稻蛙综合种模式。2020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渔发〔2020〕15号文...

泰州市毛家河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红山说:“尾巴脱掉以后,基本上在一个半月左右,基本上麦子收了以后,上来好以后,就进入稻田。一亩田正常情况下,按成年蛙放,10万只左右差不多。”

具体表现为对生态环境压力的降低以及经济收益的提高,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单独养殖黑斑蛙所出现的问题。稻田混合养殖是在现代生态学原理上,利用相关的生...

张顺华介绍,稻田养殖黑斑蛙与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经济效益高了5~8倍,但稻田单块面积不要超过1000平方米,稻田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沿田埂四周开...

化肥的绿色蔬菜和绿色水产品,一亩产值可达3.5万元,属于高效生态农业。在蛙稻生态模式中,青蛙对稻田常见的以稻飞虱为主的害虫种群具有显着...

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用药。2015年,邓兴龙和当地一位农场主共同投资,在白碾村建起了一个占地150多亩的蛙池,并且承包了200多亩稻田,发展稻田养蛙生态农业。

黑斑蛙养殖技术黑斑蛙是蛙科的一种动物,在我国有着特别广泛的分布范围,黑斑蛙的肉质特别鲜嫩,养分价值丰富,但是由于现在处于近危状态,所以是不准捕获野生的,所以现在黑斑蛙渐渐开头了人工养殖养殖面积也是特别大的,那么黑斑蛙该怎么养殖呢

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如今青蛙越来越少,养殖黑斑蛙正成为一种致富之路。

同时,该模式有效利用稻田的特有生态环境,利用水稻为黑斑蛙提供栖息环境,黑斑蛙排泄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优质的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

稻田里养黑斑蛙

虽然稻田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但人工养殖稻田蛙的驯化技术却很难,因而养的人不多。在广西横县,广西巨稻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却凭借“网红”巨型稻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优势,创新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模式。今年8月,该公司既能向市场提供生态蛙,也能提供绿色稻米,以“一箭双雕”的方式

基金项目:黄山地区黑斑蛙稻田养殖模式探讨 基金项目:黄山地区黑斑蛙稻田养殖模式探讨 李帅等 黑斑侧褶蛙隶属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又名青蛙、黑斑蛙,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黑斑蛙以昆虫为食,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黑斑蛙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记者看到池子里前期投放的黑斑蛙,已经适应了生长环境,正在自由自在嬉戏跳跃。

目前,江苏泰州姜堰区区沈高、溱潼、娄庄和华港等镇有部分养殖户养殖,面积10亩到50亩不等。

魏红山说:“正常的一亩田的产量,正常养殖产量大概在2000斤左右,现在正常的市场价15元/斤左右,成本大概在7元/斤左右,一亩田正常产值有3万元左右,纯利润有1.5万元左右”。

魏红山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养殖品质,他们特别选用了由鱼粉、豆饼、淀粉等制作专用饲料,进行生态喂养,使黑斑蛙的肉质更加细腻。按照目前市场行情,稻蛙混养亩产达2000斤的优质黑斑蛙,每亩可实现净利润一万多元。

稻田养黑斑蛙,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稻田资源养殖蛙类。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稻田养蛙:生态农业新典范。

在江苏泰州的姜堰区,一个名为毛家河的村庄里,一场生态农业的革新正在悄然上演。这里,稻蛙共生的模式不仅为土地带来了生机,也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稻蛙共生:生态农业的智慧之举
稻田养黑斑蛙,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高效农业的新模式

稻蛙共生模式不仅降低了生态环境压力,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发展中,稻蛙共生模式有望成为更多地区的生态农业典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