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罗非鱼适宜在1.5-2.5米深度的水域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鱼塘水面,提高资金周转次数,使单位面积产最大、收益最高,出一套吉富罗非鱼分级养殖模式。单口鱼塘面积以2~5亩最好,池塘水深1.5米左右即可,标苗时注水深度在0.8~1.0米为好。

罗非鱼适宜在1.5-2.5米深度的水域养殖
一、放养鱼苗

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多加观察,预防为主,鱼苗投放进池塘之前最好使用5%的食盐水或是0.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将鱼苗浸泡清洗10分钟左右。每半个月左右按15公斤/亩的比例往池塘内泼洒生石灰水,对池塘进行消毒,以净化水质。

养殖环节 操作要点
鱼苗投放 使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苗,预防疾病
水质管理 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保持水质清洁
二、投喂饲料

罗非鱼的反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决定了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也是比较容易养殖的一种鱼。投喂罗非鱼幼鱼粉状配合料或鳗鱼饲料,约1个月可达到5厘米以上。

三、日常管理事项

为保证罗非鱼每天摄食的营养充足,需要每天早晚各投喂饲料一次,鱼苗投放进池塘3天后就需要开始投喂饲料。罗非鱼所摄食的饲料品种较多,玉米、小麦等都是它们喜爱摄食的优质饲料。

投喂时间 投喂频率 投喂量
每天 早晚各一次 鱼体重的3%~4%

鱼苗投放进池塘后,池水的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5-30cm左右,池水应当呈茶褐色,为保证水质肥美,一般7天就要向池内泼洒150-200公斤左右的粪肥。

通过合理的池塘选择、科学的投苗与日常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罗非鱼的养殖效率。了解并应用以上的养殖要点,相信您能够成功养殖出健康的罗非鱼。

罗非鱼适宜在1.5-2.5米深度的水域养殖,这样既能保证鱼苗的生长,又能提高养殖效益。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的罗非鱼养殖有所帮助。

罗非鱼适宜在1.5-2.5米深度的水域养殖

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最低临界温度为12℃,北方自然水域无法越冬。由于缺乏合适的越冬条件和技术,养殖户通常选择在10月后进行捕捞。

罗非鱼反应灵敏,生长周期短,养殖难度较低。其对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有静止的水体即可。莫桑比克罗非鱼在我国已广泛分布,主要作为养殖鱼。我国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在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225尾鱼苗,1981年从台湾引入并进行选育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被引进和选育,推动了其养殖。如今,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生活在低纬度水温适宜的地方,后来引入其他国家的淡水流域。罗非鱼一般栖息在水域的中层和下层,喜水草丰富、食物充足的环境。在我国,罗非鱼是一种可人工养殖的鱼,也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品之一。

养殖罗非鱼的池塘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环境安静、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水质干净的位置,池塘面积控制在3-5亩为宜,水深1.5-2米,底部需有20-30厘米厚的泥。为保证塘内含氧量充足,需配备合适的增氧气。投放鱼苗前一个月,按90公斤/亩的比例施撒生石灰进行消毒,一周后加水至1米。为给罗非鱼提供遮阳隐蔽的地方,可在塘内种植少量绿萍或红萍,并施撒300-400公斤粪肥进行肥水。

一般冬苗在每年春天四月中旬,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专养罗非鱼的池塘,养殖密度约为1500-3000条/亩。为使水质稳定,可在池塘内放养40-70条鲢鱼等其他鱼类与罗非鱼混合饲养,混养罗非鱼苗密度一般只可投入200-500条/亩。

1. 每天巡视池塘,三次定时测量实时气温和水温,做好水质监管,确保罗非鱼生长环境健康卫生。

2. 在养殖过程中,对当地池塘养殖环境和气候进行深入分析,优选适宜当地养殖的罗非鱼品种。由于罗非鱼对水域条件要求较高,这给池塘养殖带来了挑战。

3. 池塘经过全面消毒处理后,静置10天确保生石灰已完全消解,然后引入1.0米左右的清洁水,并过滤进水。进水深度保持在80~100厘米。

约1个月后,鱼苗可长至5厘米以上。这时就要分塘到下一级养殖。鱼种养殖塘总水面以鱼苗标粗塘的3倍大小为宜,单口鱼塘以5~15亩为佳。水深1.0~1.5米。每亩投放5厘米以上鱼种1万尾左右,同时每亩投放花鲢15~20尾,其他鱼种最好不再投放。

2. 鱼苗投放初期,每天投喂的饲料中需含有32-35%左右的蛋白质,投喂数量约在鱼群总重的3-5%。当鱼苗规格达到200g左右时,饲料内蛋白质含量需为27-29%,投喂数量为鱼群总重的2%。当鱼苗规格达到300g左右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需在35%以上,投喂数量约在鱼群总重的1-2%左右。

七、未来展望

因为罗非鱼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人们对罗非鱼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对罗非鱼品质要求更高。开展罗非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是必然趋势。通过水域+网箱+规范管理,实现罗非鱼养殖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5642.html